看題目就明白了,我們的鏡頭又對準(zhǔn)了魯國,偉大的孔子的故鄉(xiāng),這個充滿仁義道德的國家。然而,這也是一個即將被時代拋棄的國家。
魯國在進(jìn)入戰(zhàn)國之后,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曾經(jīng)的輝煌一去不返。
田氏在齊國崛起,加緊了對魯、衛(wèi)等國的侵略。
公元前412年,齊攻取魯國的莒,直到安陽(今山東陽谷東北)。
公元前411年,又攻魯,取其一都。
公元前410年,齊軍又來了,像噩夢一樣揮之不去,魯穆公的心頭籠罩著一層陰影,天啊,你們還有完沒有啊,大家就不能和氣生財(cái)?
他說對了,齊國就是欺負(fù)魯國全都是知識分子。怎么樣?揍你沒商量。魯穆公在感嘆:“我堂堂魯國這么多人才,難道找不出一個能帶兵打仗的,悲哀,悲哀啊?!?/span>
魯相國公儀休站了出來,向國君推薦了一個帶兵的人選,魯穆公沉默著不說話。在他沉默的時候,齊軍沒有沉默,繼續(xù)高歌猛進(jìn)。公儀休再次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退齊兵,非吳起不可!
魯穆公也是個明白人,說道:“我也知道吳起有才,但還是擔(dān)心,畢竟他的老婆是齊國人??!”
公儀休把國君的擔(dān)心告訴等候消息的吳起,吳起二話沒說,回家就把老婆殺掉了,然后拎著老婆的人頭去見魯穆公,魯穆公即拜吳起為大將。
以上就是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故事敘述得比較簡練,要點(diǎn)已經(jīng)概括。
吳起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這一點(diǎn)毋庸置疑。戰(zhàn)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tǒng)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這是后來人們給吳起列出的一系列頭銜,這一系列的頭銜吳起各個當(dāng)之無愧,他是中國歷史中唯一一個可以同孫武相提并論的軍事家,其著作《吳子兵法》和《孫子兵法》并稱為孫吳兵法,書成之后立刻成為各大軍事院校以及軍事發(fā)燒友的必修課程,兩千年來無人可以匹敵。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毀譽(yù)參半,我們一起來看看傳說中不好的一面。
第一,不孝順。
這似乎犯了中國人的大忌。傳說中吳起在上學(xué)讀書的時候,因?yàn)槟赣H去世而沒有回家守孝,遭到儒家圣人曾申的排斥,不得已輟學(xué),從那以后改學(xué)兵法。
第二,就是殺妻求將了。
第三,少年的時候在村子里持械傷人,據(jù)說殺了三十多個無賴。
第四,少年游學(xué)的時候,為圖個出身散盡家財(cái)。
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這些事情,就會有驚奇的發(fā)現(xiàn)。首先這些事情都是在魯國廣為流傳的,大部分發(fā)生在魯國境內(nèi),魯國的君子們在教書育人的時候,這些事情大概會被他們作為反面教材。以儒家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來看吳起,這種人只能用四個字形容——十惡不赦。
吳起在魯國的時間有五年,在這五年中,吳起仿佛把一輩子的壞事都做絕了。吳起離開魯國后又繼續(xù)生存了三十年,這三十年間仿佛沒有聽到他有什么負(fù)面新聞,這就是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難道魯國這樣一個講究仁義道德的君子之國就感化不了這個缺點(diǎn)多多的問題青年嗎?
換個角度看一下吳起,會不會有什么不一樣呢?
第一,不孝順。
似乎是有一點(diǎn),不過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按照儒家的說辭,父母去世就要守孝三年,在墳前搭個小棚子,冬冷夏熱地住上三年,這是去者所希望看到的嗎?吳起不回家守孝并不代表他不孝順,或許只是因?yàn)樗是笾R,希望早日以自己的成功來回報母親。
第二,殺妻求將。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從前面可以看出,吳起為了自己的夢想已經(jīng)付出了很多,包括自己的學(xué)業(yè)、母親,眼看著就差最后一步就要達(dá)到自己的夢想了,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吳起也會付出的。
第三,持械傷人,殺了三十多個無賴。
一個人能以一敵三十,也算是難得的天生神力了,如果是吳起被無賴殺了,會不會有什么人站在他這一邊,替他報仇呢,而且以一敵三十,吳起本來就是弱勢的一方,那三十多個無賴既然要欺負(fù)人,就只能愿打服輸。
第四,根本不能算是個理由,吳起花自己家的錢,外人誰也管不著。
其實(shí),魯穆公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魯國真有那么多人才何必非得一個吳起不行,為什么不派儒家的大師們上?因?yàn)?,齊軍不會跟他們磨嘴皮子,這是個不講理的年代。只有你的拳頭比別人硬,你才會有和平。
在吳起打退齊軍之后,魯國算是安靜了兩年,魯國君臣閑著沒事又發(fā)揮了新的想象力,大臣嫉賢妒能,魯穆公過河拆橋,趕走了吳起,等待他們的會是什么呢?
在吳起離開魯國后三年,齊再伐魯,取魯囪5邑(今山東泅水西北,即魯孟孫氏之私邑)。
公元前394年,齊再攻魯,取魯之最(今山東曲阜南)。
這樣,在進(jìn)入戰(zhàn)國后不久,齊的版圖就已擴(kuò)張至魯國的西部,而直接與魏接壤。
魯國則被剝削成一個僅有數(shù)邑的弱小之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