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恩京最大的愛好就是坐在家里,一邊喝著聽裝啤酒,一邊看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朋友常笑話她是個沙發(fā)土豆。其實,看美國情景喜劇不僅是她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是一種學(xué)習(xí),能夠提高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英語會話能力。恩京的男朋友比她大4歲,前不久剛剛被一家美國公司錄用。他的英語口語比曾經(jīng)去美國上過語言進修課程的恩京都更流暢,聽起來就像地道的美國人。恩京的男朋友學(xué)習(xí)英語的竅門就是看電影。他是個電影迷,卻不喜歡一邊看字幕一邊看電影,所以每一部外國影片都會反復(fù)看很多遍,直到不看字幕也能聽懂電影臺詞為止。他就是通過這個方法,熟練掌握了英語。
恩京也想向男朋友學(xué)習(xí),用相同的方法來看自己喜歡的《老友記》,提高英語水平。恩京原本想過每月花30萬韓元去報個語言班,但那時她從美國進修回來還不到一個月,不好意思再因進修而向父母要錢,而且3周以后就要去一家公司上班,時間上也很緊張,所以放棄了報語言班的打算,改為看美劇學(xué)英語。對于恩京來說,這種方法讓她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在此之前,她曾經(jīng)有過好幾次一次性支付了6個月的學(xué)習(xí)班費用,結(jié)果學(xué)了兩三個月就半途而廢的經(jīng)歷。
韓國有許多像恩京這樣的職業(yè)女性,她們雄心勃勃地去報語言學(xué)習(xí)班,用銀行卡支付了半年或一年的學(xué)費,結(jié)果不到3個月就放棄了。這真是極大的浪費。據(jù)我所知,有許多針對職業(yè)女性的語言進修課程,只要報名就能夠獲得勞動部給予的70%~80%的學(xué)費返還,這無疑是一項很好的優(yōu)惠制度。但如果有人無故翹課,勞動部就會通知其就職的公司,對其進行通報批評。事實上,利用這項優(yōu)惠制度的女性并不多。很多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這點錢自己還是花得起的。但是,明明可以拿到的錢,為什么不要?這是我們能夠享受的權(quán)利,也是節(jié)省開支、進行理財?shù)慕輳健?/p>
賺錢與花錢,哪個更難?大多數(shù)人一定會回答:“當(dāng)然是賺錢更難,花錢有什么難的?”但是,富翁們卻認為花錢比賺錢更難,而且他們還深感惋惜:大部分人一旦賺了錢,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花錢,而不是如何讓錢生錢。
中國浙江的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是中國打火機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占有近30%的全球市場。董事長周大虎原本是當(dāng)?shù)剜]電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夫婦倆依靠微薄的收入過著拮據(jù)的生活。周大虎39歲那年,妻子所在的汽水廠倒閉,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于是,周大虎辭去了郵電局的工作,用妻子領(lǐng)到的65萬韓元(當(dāng)時約合人民幣5000元)安置費作為資金,開始生產(chǎn)打火機。夫婦二人帶著兒子搬到廠房居住,并發(fā)誓:生意不成功就不回家。他們和三五個工人一起沒日沒夜地干活,度過了5年的艱苦歲月。
2007年,周大虎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機生產(chǎn)廠商。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的年利潤高達370億韓元。但周大虎簡樸的生活作風(fēng)絲毫沒有改變,至今還保持著一邊吃飯一邊工作的習(xí)慣,住著10年前買的30坪大的房子,用著11年前買的舊冰箱。
有記者問他:“你成為富翁的秘訣是什么?”
他回答說:“別人有了錢,就會想著怎么去花。我們不一樣,每次賺了錢,就琢磨著如何用它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許多人都不理解,說人活一世,為什么不及時享樂,何必那么辛苦,還笑我們是傻瓜??但在我們眼里,他們才是傻瓜,放著這么容易賺的錢不賺,把機會都留給了我們。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總是在努力,有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
馬克·費希爾(Mark Fisher)在暢銷書《悠閑的百萬富翁》(The Lazy Millionaire)中寫道,悠閑的百萬富翁和勤快的窮人之間的差異在于,悠閑的百萬富翁每賺一筆錢,都會想到如何拿它去賺更多的錢,而勤快的窮人一旦掙到了錢,就會想著怎么把它花掉。我的母親也經(jīng)常教導(dǎo)我說:“會賺錢沒什么了不起,會讓錢生錢才是值得驕傲的?!蹦赣H并不是富人,我想,這也許就是她在艱苦的條件下把我們兄弟姐妹四個拉扯成人的秘訣吧。
即使你收入不高,只要花錢得當(dāng),你的未來也會很幸福。反之,賺再多的錢,如果胡亂揮霍,可能連將來的生活也無法保障。月工資100萬韓元和月工資200萬韓元的人,誰會更缺錢呢?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每月只有100萬韓元收入的人日子會過得比較窘迫,但事實上,時常覺得錢不夠花的卻是每月收入200萬韓元的人。
這是因為收入高的人往往消費水平也高,別人吃一碗5000韓元的泡菜湯當(dāng)午飯,他吃的是1萬韓元的豬排蓋飯;別人花7000韓元去健身,他花20萬韓元去打高爾夫??雙職工家庭的收入雖然比一個人賺錢的家庭要多,但由于兩個人都賺錢,兩人的花費有可能超過一個人花費的兩倍。如果夫妻雙方都不善理財,他們的儲蓄率可能比單職工家庭還低。
在我的咨詢經(jīng)歷中,曾有一對70多歲的老夫婦嘆息著對我說起兒女的消費方式:“上個星期,女兒來找我們,讓我們借錢給她買車。如今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連房子還沒有呢,先想著買車了。而且自己沒有錢,買什么車?我們年輕的時候都是先買房、后買車。房價會漲,但車價卻會跌,這么簡單的道理,難道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不明白嗎?”
由于時代的差異,長輩和晚輩之間難免會有代溝。對于一輩子省吃儉用的老夫婦來說,女兒的行為確實令他們難以理解。什么才是理性的消費方式呢?理性消費的標(biāo)準(zhǔn)很難制定,因為每個人對錢的消費概念不一樣,每個人的價值觀也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把錢花在能夠生錢的地方,而不是花了就沒了,才是正確的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