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探路(8)

權(quán)力天平 作者:唐成


  馬難生能繞過這條規(guī)律?
  
  ……
  
  眼前出現(xiàn)了大片的明清建筑物。
  
  馬難生加快腳步。他倆進了門坊淺刻“天官上卿”人家。這里前中后三堂住著三戶人家。大堂上坐著幾位長者在聊天。來客了,老人紛紛讓座。好客是他們的傳統(tǒng)。馬難生坐定后,馬上有孩童奉茶。啜入一口,沁人肺腑。這是當(dāng)?shù)貍鹘y(tǒng)的香麻茶,制作方法獨特,是用茶葉、芝麻、黃豆、糯米泡、椿香、食鹽兌小磨油在鐵鍋炒焦后加入適量的井水,經(jīng)小火煮沸即成。喝了這種茶,既可解渴又能飽肚。
  
  話題聊開。這個村叫務(wù)泉村,屬南河縣管轄。自明朝開始,這里的人就開始經(jīng)商,是徽商的發(fā)源地之一。昔日南河、聰江水路,是一條水上絲綢之路。商賈云集,物通其暢。務(wù)泉這一帶,讀書人多,做官的人多,在外經(jīng)商的人多。務(wù)泉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外掙錢,在家置業(yè)。故而明清建筑遍布全村。
  
  老人說起自己的祖宗自豪溢于言表。
  
  馬難生提議去到屋前屋后走走。幾位老人欣然陪同。
  
  認真看后方知,這些明清建筑風(fēng)格各異,幾乎找不出相同的建筑物。有官宦府第,有家族祠堂,有商人住宅,有鄉(xiāng)民故居,有前堂后堂排列,有數(shù)十戶連片成棟。走進“司馬第”,看到的是水磨青磚面,三間兩進,正廳三間兩廂,半淺天井,上堂橫梁三眼,花卉或戲劇人物雕梁。信步“馭仁堂”,眼前是青磚五鳳門樓,中雕“雙龍戲珠”,三面回廊,軒廊木質(zhì)卷棚,深天井;梁枋門窗精刻戲劇人物、龍鳳松鶴、花卉魚鳥。出府第,穿街巷。腳下巷道全是一式青石板鋪地,平坦整潔。后院是一條小河,由大青磚壘墻護坡,小船能進各家后門。掃興的是,小河的流水來自南河,奇臭難聞。漫步村口,路亭、門樓、戲臺歷歷在目,不遠處的廊橋熱情地張出飛檐,似好客的主人伸開雙臂,迎接遠道的客人。
  
  如此龐大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藏在深山人未識。
  
  馬難生為什么突然對務(wù)泉感興趣?此行的任務(wù)似乎不是看古典建筑?廖克明見馬難生興味盎然,想提醒他,話到嘴邊又止住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不錯,此行的目的是金礦。難道現(xiàn)在看到的不是金礦嗎?一座還沒有發(fā)光的金礦,一座還有待開發(fā)的金礦。在馬難生的腦子里,已經(jīng)醞釀出一個大的計劃,把務(wù)泉與皚山作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家園重磅推出,以此帶動整個聰江的旅游業(yè)。條件成熟后,向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chǎn)。
  
  這就是聰江的金礦。
  
  應(yīng)該說這個創(chuàng)意不錯。聰江的工農(nóng)業(yè)在全省沒有優(yōu)勢,要后來者居上,出路在旅游業(yè)?!奥糜闻d區(qū)”比“興工強區(qū)”更有實際意義,更切實可行。建立皚山旅游圈,亮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家園”,聰江就不是聰江地圖上的聰江,聰江就是全國地圖乃至世界地圖的聰江。
  
  說干就干。馬難生打通了盧森的手機。又想到他。只能說盧森更合適。馬難生讓他帶上計委、科委、建委、旅游、政研室等部門的同志,組成一個專班,先到務(wù)泉村,然后擴展到整個皚山地區(qū),深入調(diào)查研究,拿出一份有份量的旅游科研報告。盧森忘不了打趣,說:“馬專員,感謝你心里只有我。不要讓人誤會我們在搞同性戀?!?br>  
  誰要你是經(jīng)濟博士?
  
  打完口頭官司,他倆重新上路。
  
  南河的水已經(jīng)成了墨水。估計快到晨屋山。
  
  熱鬧的晨屋山尤如七十年代學(xué)大賽時興修水利的場面。馬難生初略地算了一下,有200多臺車,2000多號人。晨屋山被掏金者挖得千瘡百孔,差不多被掏空;整座山給人有搖搖欲墜的感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