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者聽后為之一怔,接著又爭著附和蔣的口味,大說何鍵出任總司令是最佳人選。唯有楊永泰一言不發(fā),以示保留自己的意見。對此,蔣介石看在眼里,故又補充說道:
“我為什么選定何蕓樵呢?一、他原本就是西路軍總指揮,且在指揮追剿蕭克所部時盡職盡責(zé),如在他的頭上再委加一位大員,未必有利?!?/p>
與會者邊聽邊點頭,似于瞬間就完全改變了自己的見解。
“說到薛伯陵,他很可能持有異見,那就是不服何蕓樵的指揮。為此,我決定任命他為前敵總指揮?!?/p>
與會者雖有不同想法,但多數(shù)人都做出理解蔣氏用心的樣子。
“我了解白健生,時下,他決不會與何蕓樵攜手。相反,起用何蕓樵,對白健生而言也不失之為一顆定心丸?!?/p>
與會者聽到此處方知蔣介石早已有了定案,召開這次行營會議的目的一是考察部屬,再是顯示他作為統(tǒng)帥的高明。因而,大家和往常一樣,只有聽他近似“庭訓(xùn)”的份了。
蔣介石可能是為了給與會者打氣,也可能是他在判明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zhuǎn)移后的真實想法,他認為紅軍業(yè)已被迫放棄根據(jù)地,像當(dāng)年的黃巢、李自成一樣變成了流寇。他在大講了一通所謂“流寇”必敗的歷史掌故之后,又講了如下這段帶有結(jié)論性的話語:
“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難就擒?!?/p>
但是,如何才能使下山猛虎就擒呢?在蔣介石看來,有了能統(tǒng)御全局且又能聽命于他的主將之后,部署能相互制約的部屬就成了最為關(guān)鍵的大事了。為此,他把成案在胸的所謂部署要旨講了出來:
一、以第二十八軍劉建緒率章亮基、李覺、陶廣、陳光中四個師,即開廣西全州依湘江東岸布防,與灌陽夏威所率的第十五軍切取聯(lián)系,進行堵截。
二、以吳奇?zhèn)ヂ实谒?、第五兩軍主力韓漢英、歐震、梁華盛、唐云山、郭思演五個師,沿湘桂公路進行側(cè)擊,保持機動防止紅軍北上。
三、以第三十六軍周渾元率所轄謝溥福、蕭致平、萬耀煌師尾追紅軍,取道寧遠進占道縣加以確保,防止紅軍南下進入桂北。
四、以第十七軍李云杰率王東原師及其所兼之第二十三師,取道桂陽、嘉禾、寧遠,沿紅軍前進道路尾追。
五、以第十六軍李韞珩率所兼之第五十三師,取道臨武、藍山,沿紅軍前進道路尾追。
與會者聽罷蔣介石這個五路進軍的湘江追堵計劃,他們不僅都知道蔣氏很用了一番心機,而且也都清楚了蔣氏用人之道的真諦。對此,時任侍從室主任的晏道剛事后寫了如下這段文字:
他處處從人地相宜著想,認為何鍵與李宗仁、白崇禧有私交,以湘軍入全州(全州為廣西地盤),彼此不會猜忌,必能合力封鎖湘江,堵住紅軍去路。桂北設(shè)有民團,亦可使過境紅軍遭到一些困難。李韞珩、李云杰都是湘南人,所部多系嘉禾、寧遠子弟兵,跟蹤追擊地勢熟悉,可收地利人和之便。蔣介石認為,以精銳之周渾元軍搶占道縣,壓迫紅軍西進,吳奇?zhèn)ボ娧赜乐菸鬟M,阻遏紅軍北上,企圖逼使紅軍強渡湘江,形成在大軍前堵后追、左右側(cè)擊之下于湘江東岸進行決戰(zhàn)的有利形勢,必能造成紅軍最大傷亡;如果紅軍不渡湘江則只有轉(zhuǎn)入粵北或桂北,當(dāng)時陳濟棠已有好幾萬人集中粵湘邊,紅軍欲倉促建立蘇區(qū)亦不容易。當(dāng)蔣在南昌決定這一計劃時,我個人也認為紅軍在戰(zhàn)略上已陷入不利態(tài)勢,是否能渡過湘江、瀟水這一條地障,的確是紅軍成敗的一個大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