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世主動上繳兵權,是個好榜樣!
收了劉光世的兵權,誰來領導這支軍隊呢?
高宗這時候很賞識岳飛,把他列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想讓他和秦檜組成一武一文執(zhí)政班子,作為他的左膀右臂,來維護他的統(tǒng)治。
有了這兩個人在,大宋的根就扎穩(wěn)了,誰也別想撼動。
金軍來了,有岳飛抵御;金使來了,有秦檜接待。
現(xiàn)在缺少的就是岳飛在高宗面前表露忠心,因為高宗吃不準,岳飛到底忠不忠于自己?
岳飛每次朝見高宗,講的都是光復中原,收回失地,還都開封,迎回二帝。
從來沒有明確表態(tài):誓死效忠高宗皇帝!
沒有這句話,高宗心里沒有底?。?/p>
再說了,岳飛說迎二帝,可二帝回來了,我趙構該去哪呢?
岳飛只顧研究復國大計,卻忽略了皇帝個人利益。
人都是自私的,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往往不自覺的就把個人利益放到了國家利益之上。
高宗也不例外。
在沒摸透岳飛的底牌前,高宗還必須倚重岳飛。
為了激勵岳飛,高宗在岳飛入朝覲見的時候,就當面答應把劉光世的軍隊交給岳飛指揮。
岳飛這個高興啊,一個帶兵打仗的軍事將領,最高興的事情當然要屬兵權擴大,統(tǒng)領的部隊多了,打起仗來,也就更有底了。
但是,岳飛畢竟是一介武夫,只重視軍事戰(zhàn)術研究,忽視了領導科學,他天真的以為,高宗把劉世光的軍隊給他,就是讓他好好打仗,揮師北上,匡復祖業(yè)。所以,他興匆匆的起草一份北伐計劃,呈送給高宗,算做報答高宗的恩寵。
高宗要的是這個嗎?不是,他要的是岳飛那顆忠心,那顆忠于自己的心。
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高宗失望了,猶豫了,在處理這個問題上,他想聽聽另一個重點培養(yǎng)對象樞秦檜的意見。
自趙匡胤建宋以來,走的一直都是崇文抑武的路子,秦檜是通過科舉考試爬上來的文人,對武將向來沒什么好感,在他看來,武將的兵權宜少不宜多,特別是岳飛這樣戰(zhàn)無不勝武將,給他太多的兵權,一旦有異心,試問南宋哪個將領能敵?
我們現(xiàn)在講岳飛是如何如何的忠心,可是在當時那種亂相之下,誰又能把誰看得透徹呢?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們站在今天的這個高度,來看待歷史,當然有一千個理由贊揚岳飛,有一萬個理由貶低秦檜。
如果換做你是秦檜,在當時那種情景,又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越是岳飛這樣的常勝將軍,越是需要提防。
秦檜建議高宗分配軍隊支配權時一定要慎重,不要輕易合并軍隊,讓一個人統(tǒng)帥過多的軍隊,容易造成擁兵自重,失去控制,古往今來,前車之鑒舉不勝數(shù)。
這話說到了高宗心坎上。
看來只有秦檜最了解我的心?。「咦趪K嘖贊嘆。
兵權不給岳飛,那讓誰來領導這支軍隊呢?
由于秦檜沒帶過兵,不了解軍隊內(nèi)部將領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高宗征求意見時,秦檜提議王德為一把手,酈瓊為二把手,畢竟都是劉光世的部下,對軍隊情況比較了解,而且兩人對偽齊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突出,從直覺上認為應該是這兩個人,秦檜與這兩人不接觸,不可能知道他們之間有矛盾,而且他作為樞密使在張浚領導之下,他只是提點個人意見,只供參考,分量不重。
而在這件事上,最有發(fā)言權的當屬張浚,由于他對偽齊戰(zhàn)爭立了大功,高宗很信任他,軍事上的事情一般都聽他的。張浚本人也認可讓王德當一把手,酈瓊當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