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志人第十七 宋教仁(4)

中國男 作者:余世存


  這個年僅三十歲的革命者在關鍵時刻將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議會黨的功能大大推進了一步。由于他的努力,總統(tǒng)專裁的政治格局再次變?yōu)辇埢L云際會的政壇熱鬧。合并后的國民黨在國會占了優(yōu)勢,宋教仁以為,只要控制了議會,就可以成立政黨內閣和制定民主憲法。不僅他這樣看,就是愛看戲的中國人也如此看待當時的政治。從 1913年元月開始,宋教仁在長沙、武漢、黃岡、九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發(fā)表競選演說,作政治鼓動,批評袁世凱政府一年來的政策,言論風采,傾動一時。歷史學家唐德剛如此寫道:“他少年氣盛,精力過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個倔強的個性和毫無顧忌的大嘴巴。做起演說來,聽眾掌聲如潮,歡聲雷動,使政敵聽來,就真以為他是拔毛成兵的齊天大圣了。其實宋教仁不是袁世凱、蔣介石那一流的人物。在聚義堂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不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更不是力能打虎的武松,而是能調和一百單八條好漢的‘及時雨’宋江。雖然宋教仁也曾被他的政敵叫成梁山盜魁,但是漁父(宋的別號)是個直來直去的革命者,畢竟不是宋江?!?br>  
  這個張狂的年輕人被人譏為“議會迷”,他三十立于中國,已經超前多多卻狂性不改。在宋教仁看來,發(fā)表政見,評論政府失政,正是現代政治的當然現象,是自己愛國的表現。然而,這卻引起舊官僚和袁世凱的仇視。袁認為這是“非難政府”,故意“搗亂”。當時,宋教仁及其他國民黨人在各地的演說詞,都登載于報紙。宋教仁在湖北黃州的演說詞“甚激烈”,袁閱后,極為不滿地說:“其口鋒何必如此尖刻!”
  
  1913年 2月 4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北京召開,參、眾兩院復選,國民黨獲三百九十二席,而共和、統(tǒng)一、民主三黨僅得二百二十三席,國民黨取得了占絕對多數的勝利。宋教仁的政黨政治和民主憲政主張,使其對手章太炎、梁啟超都十分佩服。宋為此說:“大局已定,政黨責任內閣一定可以成功”,并對外表示將繞道滬寧返京,準備組織第一屆責任內閣。宋還聯合章太炎等人,準備在 1913年的正式大總統(tǒng)選舉中,與他黨提攜,通過民主的手段,選舉“最為愚呆脆弱的黎元洪”為總統(tǒng),以便控制,拋開專橫跋扈的袁世凱,使國家大權牢牢掌握在革命派手中。
  
  他的張狂是真實的,他的天真也是真實的。舊官僚們都看到了中國政治的秘密,只有他和章太炎那樣的狂生充滿了書本和理論上現代政治的夢想。在武漢,譚人鳳曾告誡他“責任內閣現時難望成功,勸權養(yǎng)晦,無急于覬覦總理”。譚人鳳還將聽到“將有意外之事發(fā)生”的消息告訴他,勸其“稍加戒備”,但宋認為是“杯弓蛇影之事”。
  
  在上海,陳其美也要宋教仁提防暗殺,宋笑說:“只有革命黨人會暗殺人,哪里還怕他們來暗殺我們呢?”許多朋友來信要他多注意安全,他都以為是謠言。3月 20日,宋教仁動身北上那天,跟《民立報》的記者徐血兒話別,徐請他慎重防備,他坦然地說:“無妨。吾此行統(tǒng)一全局,調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懼,國家之事,雖有危害,仍當并力赴之。”同日晚,宋教仁與黃興、廖仲愷、于右任等人取道滬寧津浦路北上,擬赴北京。10時 45分,當進入上海車站站臺時,被預伏在那里的殺手武士英持槍擊中腰部,于右任等人立即將他送往車站附近的鐵路醫(yī)院搶救。終因傷勢過重辭世,年僅三十一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