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
絕大多數(shù)股民都知道一個常識—加息是利空。
從2004年10月開始,中國進入加息周期,到2007年9月,經過9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上調至(見圖7-1),但同期,上證指數(shù)卻從1300點飚升至5500點。
圖7-1 1年期存貸款利率調整圖
這一現(xiàn)象看上去有點矛盾,但經過分析,我們會得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加息雖然是利空,但同時也可以作為重要的股票買入信號。
三種影響
加息成為利空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儲蓄替代投資。加息后,一些穩(wěn)健的投資者會將股票拋出套現(xiàn),把錢放到銀行吃利息,也有基金持有人會將基金贖回,然后存入銀行。這兩者都會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儲蓄替代消費。加息后,一些居民將本來打算用于消費的錢,放到了銀行吃利息。消費減少后,會影響提供消費產品的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進而降低上市公司利潤增長速度。
第三,加大上市公司利息負擔。上市公司大多有銀行負債,而加息(一般情況下,加息不僅提高存款利率,也要提高貸款利率)后,企業(yè)的利息負擔也會增加,這就相應減少了上市公司的利潤。
這三點原因中,第一點會影響證券市場的資金面,第二、三點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真實利率
既然加息給證券市場帶來三點負面影響,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本文一開始所描述的現(xiàn)象呢?
我們先看看加息是否真的會使股民投進股市的錢減少。這里要引入一個概念—CPI。CPI又稱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這個指數(shù)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的價格變動指標。如果CPI同比上升2%,就表示居民的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也就是說,1年前用100元可以買到的商品,現(xiàn)在得用102元才能買到。簡單地說,就是物價貴了。
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CPI就不斷上漲,從一直攀升至2007年8月份的,而與此同時,1年期存款利率只是從上調至(見圖7-2)。
雖然我國一直在加息,但加息的速度卻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也就是說,儲戶在利息上的收益抵不上物價上漲帶來的購買力損失。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把錢存在銀行還不如把錢花出去,或者投入到更能夠帶來收益的領域,比如說股市。
圖7-2 2007年CPI與存款利率變化對比圖
實際上,1年期存款利率只是名義利率,將1年期存款利率減去同期CPI上漲幅度才是真實利率,真實利率才是決定普通百姓是否熱衷于把錢存銀行的根本原因。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真實利率一直為負且負得越來越多,這就使普通百姓把錢存銀行的熱情不斷降低。
統(tǒng)計顯示也與上述分析相吻合,從2006年開始,我國月度新增儲蓄開始不斷減緩,2006年10月份更是出現(xiàn)了極為罕見的儲蓄負增長。而儲蓄“搬家”后,股市就成為去向之一,新增資金的加入使股市更加火爆,而股市的火爆則吸引了更多的儲蓄資金加入。
與經濟快速發(fā)展相伴隨
剛才,我們從真實利率的角度分析了加息并不一定會使股市的資金面受到影響。
加息周期與股市上漲相伴隨的更重要原因在于,中央銀行一般在本國物價上漲過快(CPI增幅超過3%)時,才會考慮加息,而物價上漲過快往往是由于經濟加速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但大牛市則恰恰需要經濟加速發(fā)展作為支撐,于是我們就會觀察到大盤上漲與加息相伴隨的現(xiàn)象。
從各國的經驗來看,剛剛開始加息之時,經濟快速增長也剛開始不久,此時股市大盤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影響出現(xiàn)明顯上漲。這個時候,加息雖然是利空,但由于宏觀基本面很好,這個利空無法對股市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在加息周期的中間階段,經濟繼續(xù)強勁增長,但是加息對股市資金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上市公司利息負擔的增加,會被上市公司利潤快速增長的積極因素所化解。這個階段的股市可能在短期會感受到加息壓力,大盤會隨著每一次加息調整幾天,但在經濟增長趨勢繼續(xù)被看好的氛圍下,大盤還會繼續(xù)走高。到了加息周期末,經濟增長勢頭開始轉衰,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速度也開始下降,大盤則會以加息為契機,開始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