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圣諦(1)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假如痛苦真正存在于你之內(nèi),那么你就永遠(yuǎn)無法除去它,因為它是你天生的一部分,任何停止痛苦的企圖都沒有意義,你只能去掉非本質(zhì)的暫時性污染。不論頭痛還是憂慮,都不是你。因此,佛陀教導(dǎo)的第三圣諦就是:病不是你,你也不是病。明白這點之后,治療時,首先堅信痛苦并非自己本性的一部分,然后借由某些方法除掉痛苦。

第二圣諦是集諦,即痛苦的成因,這個教法對于停止制造病因非常有用。這當(dāng)然是預(yù)防勝于治療?;旧?,痛苦分為三種:行苦、苦苦和壞苦。

痛苦起于我們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沒有痛苦的,這種無明以及它所引起的與實相的分裂,造成“行苦”。許多時候,我們甚至沒有注意到行苦,因為我們只專注于另外兩種苦,包括追求看起來像是快樂的痛苦。

對自己本性的無知,造成了巨大的疏離感與不安全感,于是我們開始捕捉某種的自我存在。不明白自己的真實本性又想要了解,我們便創(chuàng)造出假的本性——自我,它的本質(zhì)是痛苦。自我基本上就不穩(wěn)定,再加上渴望證明自己真實存在,因此它一直都不自在,渴望有什么能讓它穩(wěn)定、讓它感到真實——這當(dāng)然不可能。由于這種熱望和對存在的堅持,我們就陷入無可逃避的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循環(huán)之中。除此之外,出生就必然會遭遇債主的糾纏、稅單、不良的食物、不孝順不知感恩的子女,乃至于關(guān)車門時夾到手等,這就是“苦苦”。

第三種痛苦是“壞苦”——變易之苦。由于我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的這整個狀況天生就不穩(wěn)定,因此即使我們真的找到一點快樂,也不會永遠(yuǎn)持續(xù)下去,甚至?xí)砀嗟耐纯???鞓返脑驎У?,要不就是快樂會改變,或者我們會改變——無論是哪種情況,快樂都很短暫。

惡行引發(fā)這一切痛苦,啟動了糾纏我們的業(yè)力鏈反應(yīng)。所謂“惡行”,就是基本目的在于捕捉實存的任何行為。這種行為加強二元對立,使我們離開自性愈來愈遠(yuǎn),造成更多的痛苦,所以是惡行。這與傳統(tǒng)上所說的道德沒有什么關(guān)系。任何貪、嗔、癡啟動的行為必然是惡行,因為它完全僵著在幻覺上,根本不容許其他的可能性。

我們要快樂,所以相信貪欲能帶給我們快感、憤怒能幫助我們離開討厭的事物,相信我們能安全地忽視那些既不可愛又不討厭的事物。但是我們完全錯了:貪欲帶領(lǐng)我們不斷地陷入痛苦狀況;憤怒不但沒有毀滅我們希望逃避的對象,反而吸引它們;而我們所忽視的事物又往往毫無預(yù)警地突然出現(xiàn),在我們頭上重捶一拳。

自我經(jīng)常積極地尋找那些導(dǎo)致痛苦的原因——在一個本身就是無常而不是實存的系統(tǒng)中,不斷尋求永恒與實存,必然會產(chǎn)生痛苦的結(jié)果。痛苦起自于誤解,離開了事物和我們自己的真實本性。

第四圣諦是道的真理,是佛陀所開的處方,它能讓我們疾病消失。首先,你必須舍棄造成生病的原因,仔細(xì)想想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為你所舍棄的并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你所舍棄的主要是無知的期望,期望那些本性是只能帶給你痛苦的東西能多少帶來一些快樂。避免制造頭痛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用頭去撞墻——這就是“出離”;在那之后,有許多藥方幫你除去剩下的頭痛,后面各章會討論藥方的細(xì)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