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洞見七,多樣化的中國心(1)

像中國人一樣思考 作者:張?;?/span>


中國不是只有一種文化的單一國家。它有近14億人口,來自56個民族的中國人說80多種方言,生活在眾多的城市和地區(qū)。你要把中國想象成美國,它是在一個共同的疆界內多樣化的次文化的集合體。正如東海岸的人和西海岸的人并不完全一樣,在中國同樣也存在著地區(qū)差異。比如,北京人在很多方面就與上海人不一樣。中國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

作為最大的民族,漢族有11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3.3%。其他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shù)民族--包括很久以前在中國定居的穆斯林和猶太人--這兩個民族的后裔現(xiàn)在也會說普通話,并已成功融入中國這一大家庭。

67%以上的中國人年齡在15~64歲之間。據(jù)說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和其他的社會影響,中國在變成富裕社會之前將會先變成老齡社會。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在東部沿海地區(qū)居住。根據(jù)官方統(tǒng)計,與1978年的1.7億相比,城市人口2009年增加到5.75億。而中國有117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萬人。

幾代中國人

在西方有“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人,隨后有“X一代”和“Y一代”,而在中國則歸類為“50后”、“60后”、“70后”(意思是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生人)等。為了方便參考,我們把幾代中國人描述為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代人、文化大革命后的一代人和20世紀末出生的年輕人。

“文革”前的一代人--他們生于50年代中期以前,深受與“文革”有關的各種事件的影響。當時不僅教育體系陷于停頓,而且?guī)缀跛械睦蠋煻急凰偷睫r村的干校。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變成了農民。返城后許多人已經錯過了學習深造的機會,只有極少數(shù)人成為專業(yè)人士。這也是為什么今天中國很多的高級經理和商業(yè)領袖是40多歲的下一代人。

“文革”后的一代人--他們生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較少受到當時政治動蕩的影響,因為那時他們還是孩子,對當時的饑餓和社會衰敗沒什么印象。這些人已成為社會的新領袖,是推動中國崛起的變革和復興的重要驅動力量。    

60年代至70年代后的一代人--他們生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之間,最早接觸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自由和西方影響。如今他們已成為社會的新的年輕領袖,比“文革”后的一代人更激進一點,他們同樣是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