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應該重新走一下以前的道路,特別是總是想著往前走的日本人。也正是如此,日本的教育才會什么都想涉及,結果卻只能做到像草鞋那樣的薄而寬。培養(yǎng)出的人才也只能是草鞋型人才。我覺得計算機和互聯網比較特殊,除此之外也沒有必要特意去學習什么新的東西。
在日本人過去學過的科目當中,和“上班族充電必不可缺的七大技能”相重復的只有一個,就是英語。我們沒有必要去背英語,越是要背英語也就越容易忘。為了考試而記住的英語,一旦考試結束就會立刻忘掉。為了考試的學習是一種典型的不能把學習的內容變成有用技能的學習。
為了考試的學習是一種典型的不能把學習的內容變成有用技能的學習。我在進入大學后,也開始了課余打工,因為翻譯的打工工資比較高,于是就去考取了英語的翻譯執(zhí)照。我并不是在外國長大的,也沒有在外國短期生活的經歷。就是在橫濱一所普通的中學和高中自己學習的,但也就是靠這個水平,我在翻譯執(zhí)照考試時合格了。
也就是說,只要把在中學和高中學到的英語知識掌握了,已經相當管用了。也正是日本的英語教育,我的英文語法比我的美國妻子還要精通一些。所以英語的學習,只要慢慢地走回到以前曾經走過的道路上就可以了。
可是,日本的教育模式很難讓人們回到先前的道路上。按照一年級之后是二年級,其次是三年級這樣的順序學習知識,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所以在這種氛圍下,人們也很難說出來,“因為沒有完全理解清楚,想回到一年級重新學習”??墒牵瑢W習是一種類似反芻的過程,對于曾經學過的那些東西再度持有興趣,然后更為深入地學習下去,這樣的過程需要反復多次才可以。也正是經過這樣的反芻過程,才能學到真正的修養(yǎng)。
重要的事情是,重新回過頭審視自己走過的道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深地挖掘下去。只要這樣積累下去,知識就會轉化為修養(yǎng)。我一直認為,對于我們人類來講,修養(yǎng)比知識重要。而日本的教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把知識用“填鴨式”的方法不停地塞給學生。這樣的知識教育不會轉化為人們的修養(yǎng)。所以,重要的事情是,重新回過頭審視自己走過的道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深地挖掘下去。只要這樣積累下去,知識就會轉化為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