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喝"蝌蚪啃蠟"嗎
1920年,一種飲料進入中國市場,根據英文的發(fā)音,他們譯出的漢語品名是"蝌蚪啃蠟"。蹩腳的"英譯漢"讓人聯想起渾濁的水中的蝌蚪,又讓人想起食之無味的蠟燭,不干凈而又無味的印象使人不想入口,所以導致無人問津。
1930年,一位名叫蔣彝的旅英青年以一個很適合的譯名應征,結果被選中,獲得了獎金。譯名與英文的原文讀音相近,朗朗上口,且字義極佳,自此后的幾十年里,一直被翻譯界所稱道。這個新譯名的出現,大大促進了這種飲料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這個飲料的名字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可口可樂。
一個叫"蝌蚪啃蠟",一個叫"可口可樂",就算一樣的飲料,你會選擇哪一種呢?你肯定會選擇"可口可樂"。因為這個感覺更好。第一印象讓你感覺到又可口還又可樂,這就比"蝌蚪啃蠟"棒得多。所以我們剛剛分享的首因效應,對品牌也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首先來分析第一要點,首因效應的正向思考。那么我們的目標是什么呢?
(1)要讓別人認識你--知名度,混個臉熟。
(2)要讓別人喜歡你--美譽度,留個懷念。
我們做銷售的,之前別人都不認識你,那怎么去賣東西呢?第一是我們盡可能讓別人認識自己,提高知名度,就是要混個臉熟。然后,第二就是要讓別人喜歡你。知道你以后,如果人家一聽到你這個人就特別反感,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增加一個美譽度,讓別人留個懷念,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買賣!
什么叫緣?緣就是緣分的緣。什么叫故?故就是原因。總是要有了緣分才可見面吧,總得要讓人家有了購買的原因,你的東西才能賣掉吧。所以,一定要學會讓別人認識你,再就是讓別人喜歡你,不但要混個臉熟,還要留個懷念。
從"同流"到"交流"
我們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怎樣來增加溝通效果呢?怎么樣讓別人早點認識你而且還讓人家對你有一種好的感覺呢?我們首因溝通的第一個基本的要求就叫"同流"。為什么同流是最基本的要求呢?
同流才能交流,
交流才能交心,
交心才能交易,
道不同,亦相為謀!
同流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有的人說同流合污,不是,同流不能"合污",同流才能進一步到達交流;交流才能進一步到達交心;交心之后才能最后到達交易。因此,你一定要符合客戶的節(jié)奏和方法。
那什么叫同流呢?就是按照合適的溝通模式和頻率,比如說,今天我們在北京某個大型商城外面,我是西裝革履的打扮,有人過來向我問路,他一定會說:"不好意思,打擾你一下先生,請問某某路在哪里?"但是,如果我們是在農村,碰到一個40多歲的大叔種完地回來了,你就不能用剛才那種問話方式,說:"不好意思先生……"而只會說:"嘿,大叔!……"因為你說"打擾你一下"、"不好意思"、"先生"之類的言辭,農民大叔一定會緊張,因為你跟他的節(jié)奏不匹配。所以我們說同流的話,就是要講究和他溝通的對稱。所以說首因溝通的基本要求叫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