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一朵桔梗花 作者:(日)連城三紀(jì)彥


母親帶我離開那個小村子是我五歲的時候。

時當(dāng)大正十二年,也不是直接搬到這個小鎮(zhèn),而是先上京投靠一個親戚。

在東京住了將近兩年之后,再搬回距故鄉(xiāng)不遠(yuǎn)的小鎮(zhèn),這才開始了母子倆相依為命的生活。那時,我已是小學(xué)二年級學(xué)生,因此當(dāng)時的記憶比以前深刻多了。

但是,暫住了兩年的東京,都只能記起片片斷斷的少數(shù)往事,何況那以前的村子里的事,更仿佛是漆黑里再加上一層夢境般,都成模糊一片了。

我唯一能想起的村子里的風(fēng)景,也不曉得是哪個時候從哪個地方看到的,是一片寬闊的,一抹淡墨般的陰暗天空覆蓋下一片濕田的光景。暗暗淡淡的,好像潑了墨的水墨畫面里,線條模糊,好像沉在水底里,究竟是因為下著雨呢,抑或暮色罩下來了,還是記憶被歲月浸蝕了,都不太分明。不過也許是由于收獲期剛過吧,瘦薄的泥巴在這幅景色的底邊漾著細(xì)碎漣漪的田野上,有一處林子活像一塊黑云向天空涌起,而被那林木的樹梢擎起般地,幾幢屋瓦在那里蜿蜒著,這些倒是清楚地烙印在腦膜上。

那屋頂好像聚集了日頭剛剛落下時的微光般,讓石瓦發(fā)著亮光,形成一個巨大的戰(zhàn)盔,就在它下面,一張莫名的生銹的面孔隱藏在林木的陰影下。

那是這一帶人們的納骨堂——一所真宗小寺廟清蓮寺的本堂屋頂。

我就是這清蓮寺的住持鍵野智周的嫡長子。

關(guān)于父親智周,在我的記憶里只是幼小時一個在身邊晃來晃去的男子,不過根據(jù)母親給我看過的照片,他是個下巴尖細(xì)、雙頰下陷、肩膀奇薄的貧相男子。

這張照片是我出生后不久拍的,母親穿著有紋章的禮服,抱著小小的我坐著,旁邊站著的是一身白色絹衣的父親,好像要掩飾疲勞般地聳著肩膀。那時,父親三十二歲,母親二十二歲。母親像個新婚太太般頂著圓髻,和一本正經(jīng)地瞪著前面的父親不同,微低著眼,像是茫然地看著榻榻米上的自己的影子。從這張照片也可以看出來,母親的肌膚白得幾乎不像農(nóng)村出身,而那種“能劇”[1]里的“近江女”面具般的死白,更令人感到似有一抹陰郁漾在臉上。

母親名叫阿末,是鄰村一家富農(nóng)的三小姐,二十歲那年嫁給父親。她是德川時代以來的地主家幺女,容貌也出眾,這樣的人之所以會嫁到貧窮小村的小寺廟里,且從相片里看來是個其貌不揚(yáng),無一可取的父親,是有原因的。

那是由于——當(dāng)今之世,恐怕不會有人相信了——那是因為在鄰村,人們相信她命帶兇相。

根據(jù)母親告訴我的說法,從小她身邊就相繼發(fā)生奇異的死亡事件。首先是母親出生的晚上,她的祖母過世。這位老祖母臥病多時,因此還可以說是巧合,可是從這一晚算起,一連三個晚上,村子里都有人死亡。其中之一還是強(qiáng)壯的年輕男子,沒來沒由地,忽然病倒了,人們都還沒來得及驚醒就靜悄悄地斷了氣。這人首先病倒是在地主家,而且正和三天前降生的嬰兒同一個時辰。這一來傳言滿天飛,并且還像要證實傳言不虛似的,母親生后剛一年,祖父過世,第三年她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外祖母阿緣——也死了。



[1]①?日本傳統(tǒng)戲劇的一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