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周末,大批銀行家、投資銀行家、并購律師、破產律師、稅收籌劃專家、證券專家以及來自聯(lián)邦儲備銀行和財政部的官員都忙得不可開交。兩個潛在買家對我們的財務報告進行了認真審查,但都因為無法判斷風險而感到棘手。在我們的資產中,到底哪些是真實的資產,到底應該如何評估這些不可交易的有價證券的價值,這些問題從一開始就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到星期日早晨的時候,便只有摩根大通銀行一家留下來了。在離開住宅去參加這個董事會緊急會議時,我就已經在想,摩根大通到底會給我們開出怎樣的報價呢?但是在我到達會議室時,摩根大通也決定撤回報價,有人建議我可以回家了。就在一個半小時之后,我接到另一個電話,要求我馬上返回。
貝爾斯登董事會于下午1點召開,距離澳大利亞股市星期一早晨的開盤時間只有6個小時——這也是我們最后一搏的最終期限了。聯(lián)邦儲備銀行和財政部一直認為,一旦貝爾斯登破產,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極有可能引發(fā)全球經濟恐慌。而摩根大通則堅持,只有財政部同意提供300億美元貸款,對貝爾斯登資產中信用等級最高的抵押擔保證券提供擔保,他們的領導層才能接受政府的安排(這就等于說,摩根大通同意接受第一個10億美元虧損,只要這些有價證券日后能溢價賣出,聯(lián)邦儲備銀行就能實現(xiàn)利潤,即:美國的納稅人就會成為受益者)。顯然,最大的損失者就是貝爾斯登的股東。就在前一天,我們還以為摩根大通會報出每股8~12美元的價格,但那畢竟是昨天。但是現(xiàn)在,我們的首席執(zhí)行官阿蘭·施瓦茨(Alan Schwartz)告訴大家,我們得作好接受每股不到4美元報價的準備。
他的前任詹姆斯·吉米·凱恩(James E.Jimmy Cayne)當時仍在擔任貝爾斯登的董事長,如果不是阿蘭勸他回來的話,恐怕凱恩還一直在底特律參加橋牌錦標賽呢!聽到阿蘭的話,凱恩勃然大怒。他認為,如果只是每股4美元的話,為什么不申請破產保護呢?會上,還有幾個人同意吉米的想法,但他顯然是在意氣用事。他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他持有566萬股的貝爾斯登股票,這畢竟是曾經價值高達十幾億美元的財富??!但他的憤怒最多也只能反映他對自身利益的關心。我相信,即使沒有這些股票,吉米一樣能照常生活,支付電費和房租。但我們的雇員怎么辦?
可以肯定的是,破產就意味著清算,這也是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想規(guī)避的結果。在貝爾斯登,相當一部分員工都在用個人儲蓄投資于自己公司的股票。清算就意味著我們的股票將一文不值,還要讓14 000多人失業(yè)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