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W. E. B. 杜波依斯與查理·卓別林(4)

偶遇:歐美作家與藝術家的多維私交 作者:(美)瑞切爾·科恩


在離開美國之前的那一周,卓別林去了紐約,坐在理查德·阿維頓的面前,讓其為自己拍照。其中一張照片中,卓別林把兩手的食指分別放在腦袋兩邊,表示魔鬼的兩只角,嘴巴咧得很大,露出全部牙齒,嘿嘿地笑著。他的臉上帶著一些喜悅之情,又顯出一點兒殘酷的樣子,不過,想要確定其中哪一種感情更為強烈的話,還是有些難度。扮演電影中的流浪漢角色時,他的面部表情似乎總是惟妙惟肖,透明得讓人難以置信,但是,在生活中以及照片里,他看起來卻小心謹慎。

1957年的那一天,在離開電影院時,杜波依斯也許對妻子說過自己想念卓別林以前拍的那些無聲電影。卓別林喜歡這樣說以前的無聲電影:"最美是無聲。"當所有其他制片廠都已轉向有聲電影時,卓別林依然在1930年拍攝了無聲電影《城市之光》(City Lights)。在《大獨裁者》中,在主人公發(fā)表荒謬的演說時,卓別林安排使用聲音的方式讓這部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部啞劇。卓別林最大的天賦是,即使沒有與一個人交談,也能表達出從這個人臉上看出來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卓別林也變得更加冷酷,他的臉可能已經不再是當年克萊恩能夠一眼看到心底的那張臉了。也許,卓別林已經再也不可能塑造出那種流浪漢形象。

卓別林不善交談,交談讓他覺得沒有安全感?;氐綒W洲見到那些著名的知識分子時,這種恐懼感達到頂峰。在自傳中,卓別林寫了在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家進晚餐期間發(fā)生的一件事。蕭伯納把他帶到圖書室,卓別林注意到滿書架放著的都是蕭伯納的著作。他說:"噢,全是你的書!"但是他沒有讀過那些書,想不出來接下來該說什么。所以,他很遺憾失去了與蕭伯納進一步交談的機會。他們隨后回到餐廳,與眾人待在一起。卓別林曾經遇見過印度領導人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當時也發(fā)生了類似的一幕。后來他寫道,他聽說過甘地為"印度之自由"(The Freedom of India)而寫的作品,他很支持甘地的觀點,而且,他還知道甘地是反對機械化的。在倫敦東印度碼頭路(East India Dock Road)的一間臟屋子里,卓別林坐在一張沙發(fā)上,想把對甘地的這兩點認知轉變成一個顯示才智、表示敬意的問題,卻未能做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