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jié)(3)

春秋戰(zhàn)國 作者:(日)陳舜臣


他由鄭國往東南方向逃亡,而這一帶正是楚、鄭、吳三國相鄰的邊界。因此,關卡隨處皆是。逃亡之行必須穿過其間,東躲西避。沒有隨從,只有伍子胥和年幼的勝兩人而已,而他們是鄭、楚兩國緝拿的對象。剛躲過鄭國追捕人馬后,很快又遭遇楚國搜索隊——這等驚險場面不知發(fā)生多少次。

鄭國發(fā)生陰謀未遂事件,伍子胥畏罪潛逃之消息,已傳到楚國。

——這是逮捕子胥的絕佳機會!

楚平王立刻懸賞捉拿子胥。

粟五萬石

執(zhí)圭之爵

這樣的懸賞在當時確實是前所未有之事。這里所謂的“粟”并不是指“小米”,而是指“未脫谷之稻米”,也就是“俸祿”之意。

伯夷、叔齊入首陽山而“不食周粟”,并不是“不吃周國之谷物”,而是指“不出仕于周王室”而言。

“執(zhí)圭”乃執(zhí)有君主賜給之玉器 的爵位,代表擁有領地。

伍子胥的頭可以換五萬石俸祿和貴族地位!

伍子胥好不容易逃到長江岸邊。這時是晚上,周遭已在一片黑暗籠罩之下。

岸邊一只漁船停泊著,船上坐著一位老漁夫。

“我可以搭船嗎?”伍子胥問道。

“可以??!”滿臉皺紋的老漁夫面無表情地回答,然后開始搖櫓。如果知道他們是被緝拿的人,這位漁夫說不定會改變態(tài)度。伍子胥于是強自鎮(zhèn)定,和勝一起上船。坐下來后,他若無其事地回頭一看。岸邊沙洲松林前,有幾個人影在那里晃動。他們有的揮手,有的在叫喊。

“回來!回來!那是伍子胥呀!”

由于距離很遠,所以,除非用心聽,說話內(nèi)容很難聽清楚。

伍子胥窺看這位漁夫的表情,發(fā)現(xiàn)他好像沒有聽到叫喊的聲音。由于一片黑暗,對方似乎沒有認出他是伍子胥。

幸虧他是個老者……伍子胥為這位老者的耳不聰目不明而暗自慶幸。

由于身無分文,所以抵達對岸后,付不起渡船錢。伍子胥于是取下佩劍遞給這位老者說:“這把劍價值起碼百金,船家老兄,你就當做渡船錢收下吧!”

“不必了?!崩蠞O夫搖搖手,莞爾一笑說,“我不是為了要賺百金才讓你搭船。五萬石俸祿和執(zhí)圭之爵,我都不稀罕哩!”

“哦……實在謝謝!”伍子胥對他作揖致謝。

原來這位老者早就知道他是伍子胥。他不但助一臂之力,更堅決不收取船資。

伍子胥由此前往吳國。

不過,這趟旅程也不輕松。

“未至吳即疾,止中道乞食?!薄@是《史記》的記載。

生病而成為乞丐——由此不難推想其旅程之艱辛。由于這是沼澤地帶,長江支流及湖泊遍布各處,所以此次逃亡利用船只的機會甚多。

中華文明起源于黃河中游流域,也就是所謂的“中原”。夏、商、周都是中原王朝。春秋初期,長江流域根本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是個后開發(fā)地域。

到春秋末期,長江流域開始受到世人注目。中原文明逐漸傳到此地。

長江中游地域由于接近中原,所以較早開化。當時位于此地的是富強之國——楚。

“春秋五霸”的列法向來眾說紛紜。其中有一說是: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夫差

越王勾踐

齊和晉堪稱為中原之國,但,楚、吳、越三國過去則是被視為蠻地的長江諸國。

中原文明于公元前五、六世紀,如浪濤般涌向南方。

春秋戰(zhàn)國五百余年期間,中國所以未如三代(夏、商、周)之統(tǒng)一,原因并不在于缺乏英杰之士出現(xiàn)。

前列春秋五霸都是極其優(yōu)秀的英杰。而在秦始皇登場之前,統(tǒng)一之事遲遲未實現(xiàn),原因何在?

當時的最大課題是中國之統(tǒng)一。

而中國卻在不斷膨脹。

原先的中國只包含黃河中游地區(qū),之后逐漸向南方擴張,使得天下英杰難于掌握。

下面要敘述的是以伍子胥及范蠡等人為主角的吳越爭霸,并不是單純的戰(zhàn)爭故事。讀者必須明白,吳越斗爭因中國文明擴張而起,而中國本身之范圍則因吳越戰(zhàn)爭而更加擴大。

這是一種史觀。

我們且把故事從剛病愈的伍子胥,一只手牽著勝,另一只手拄著拐杖,踉蹌踏入?yún)菄膱雒嬲f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