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一般被認為是外相,實際上,這個職務比外相更為重要。根據(jù)周朝的制度,行人掌管接待及管理諸侯,天子的任務在于統(tǒng)御天下諸侯,因此,行人的職務是輔佐天子最重要的政事。雖然吳只是諸侯之一,在制度上卻以周王朝為準。行人與其說是外相,毋寧說是宰相較為正確。
闔閭父親諸樊的幺弟季札,以使節(jié)身份出使晉國。
季札素被譽為賢人。闔閭之祖父壽夢,原本準備將王位讓予幼子季札,后來由于他堅持不接受,所以訂立由幾個兒子輪流繼位的規(guī)定——這件事情已如前述。
季札由晉國歸來后,國人莫不密切注意他的言行。
季札本來是可以成為吳國國君的人物。但他一再謙讓,實在拗不過請求時,就出走離去。因此,每一任國君都對他另眼看待,將他置于僅次于國君的地位。也就是說,無論誰當國君,他都是第二把交椅的人物。
他的發(fā)言格外有分量。這樣的他,對這次的兵變會有怎樣的意見呢?
季札終于說了:“不忘奉祀祖先,使人民不違背主子,虔誠供奉社稷(國土守護神)——誰能做到這些,誰就是我的君主。我對任何人都無怨恨。哀悼死去的僚,伺候活著的闔閭,等待天命,是我此刻的態(tài)度?!?/p>
這可以用“明哲保身”來形容。永遠不居首位而甘心屈居第二,這種恬淡態(tài)度,往往會獲得人們的好感。倘若此時他對闔閭有所責難,吳國一定會再度發(fā)生混亂。因此,他的保身主義,從另一角度而言,也可以說是保國主義。
聽到季札發(fā)表的言論,闔閭大大吁了一口氣。
出征楚國、被截斷退路的僚的兩名弟弟燭庸和蓋余,在聽到哥哥僚被殺、光自立為王的消息后,便率領全軍向楚國投降。
楚國給了這兩人領地。
楚國在新王領導之下,努力建立新體制,一一肅清舊政權之余孽,被伍子胥視為僅次于平王的仇敵費無忌被殺。名門伯州犁也遭鏟除,其孫伯噽因而亡命吳國。
“我們都是對楚王恨之入骨的人?!辈畤悓ξ樽玉阏f。
“你怨恨的程度,或許比我深吧?”伍子胥面色凝重地說了這句話。
“沒錯。我怨恨的程度比你深得多。仰望承繼楚王血統(tǒng)者的鼻息,這種事情我絕不會干的!”伯噽說罷,聳聳肩回去。
伍子胥和楚國太子建一起亡命,建于鄭國被殺后,伍子胥就帶著其子勝來到吳國。途中他甚至淪落為乞丐,卻沒有丟棄繼承楚王血統(tǒng)的勝。
“我也不能怪伯噽有那樣的想法……”伯噽回去后,伍子胥自言自語地說。
發(fā)覺一旁有人,回頭時,看到一名少年站在那里。原來是勝。
“剛才的話你都聽到了?”
“是的。”少年頷首回答。
“你死去的祖父是我的仇敵,雖然已死,但我對他的仇恨未消。你是承繼仇人血統(tǒng)的人,而我卻奉養(yǎng)你到今日,對你疼愛有加——你知道為什么嗎?”
為什么?——實際上,伍子胥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答案。他是聽了伯噽說的話后,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不管怎樣,現(xiàn)在絕不能驚嚇勝!——因為熱愛故鄉(xiāng),所以怨恨楚王。他用這樣的場面話來應付勝。
勝卻以肯定的口吻說:“我知道!你的父親和哥哥被殺,而我的父親也被鄭國殺害!我們都是矢志報仇的人!”
勝的父親太子建是受了晉國頃王之煽動,企圖霸占鄭國,卻因奴才告密而被殺。
伍子胥感到戰(zhàn)栗。
殺害你父親的是鄭國!你要對鄭國報仇!他從未用這樣的話教導過勝。
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勝從伍子胥身上吸取了這樣的復仇之心!——此外他還有什么可以從伍子胥身上吸取呢?
吳王闔閭授兵伍子胥和伯噽前往攻打楚國,是即位后第四年的事情。
這一年,外征軍只攻陷舒就回國。先王之弟曾為伐楚司令官、后來卻歸降楚國的燭庸和蓋余,正是舒地領主。吳軍將兩人俘獲,本來準備繼續(xù)向楚都進軍,卻因總參謀孫武“人民疲憊,時機未熟,應暫等待”之進言而中止。
孫武乃是后來被稱為“孫子”的兵法家,體察人民疲憊并且判斷時機未熟,這都不是普通職業(yè)軍人所能做到的。
約一百年后,孫武后裔孫臏,出仕齊國且以兵法揚名,同樣被稱為“孫子”。
兵書《孫子》之著者為吳之孫武還是齊之孫臏?抑或后世之人的著作?——這是長久以來的懸案。
時機成熟。攻打楚都,正是時候!孫武下這個判斷,是五年之后了。
在吳軍排山倒海之勢攻擊之下,楚軍連連潰敗,楚昭王在首都未淪陷之前就已逃走。
進入楚都郢后,伍子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原來,他挖開已于十年前死去的平王之墓,將棺木拖到地上。
那個時代的王公棺木,都以多層厚重木板構(gòu)成,并且使用大量防潮物質(zhì)。近年出土的轪侯墓中兩千年前的婦女,皮膚還具彈性,是人們記憶猶新的事情。棺木中,十年前被埋葬的平王,當然還是栩栩如生。
從棺木中被拖出的平王尸體,被拋到地上。
復仇者伍子胥手執(zhí)皮鞭站立。他的手微微顫抖。
復仇之時刻終于來到!
父親和兄長被殺已十六年。
啪!啪!
伍子胥使出渾身解數(shù),揮鞭猛抽尸體。這個動作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突然,接觸空氣的尸體變得脆弱異常,皮膚因而破裂,灰色肉粉揚起。
鞭之三百然后已?!妒酚洝の樽玉銈鳌穼⑦@個情景做如此記載。
這真是令人為之鼻酸、慘不忍睹的景象。
因吳軍入侵而避難山中的伍子胥摯友申包胥,聽到平王尸首遭到鞭打之事后,派人對伍子胥說:“縱然天道因畏于人勢而一時退避,然而總有恢復之時。天道再現(xiàn)時,你的暴虐行徑,一定會受到處罰的。”
伍子胥對這名使者說:“請你回去后,轉(zhuǎn)告申包胥這句話吧:‘日暮途遠’。”
我的年紀已大,不能依從天道,悠然行事。想做的事情很多,而人生剩余時間已不多。所以,復仇之事也非采取如此干脆的手段不可——知道老之將至的伍子胥,企圖以年齡為自己的激烈行為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