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廣泛傳播使人們對返回陽世的鬼魂的看法有了深刻變化。比如,在凱爾特時代的西歐,基督教教條與其自身所包含的異教信仰有沖突,而這些異教信仰已經(jīng)變相地被吸收到基督教教條中,成為它的一部分。這其中的一個信仰就是凱爾特人的來世,人死以后靈魂去往的地方。這個信仰并不完全符合基督教教條已經(jīng)體系化的天堂和地獄觀念,因為根據(jù)這個觀念,得到報償?shù)娜松咸焯?,受到懲罰的人下地獄。因此,就在這兩種觀念之間形成了一個折衷。和許多其他異教的理想標準一樣,來世以煉獄的形式融入到基督教準則里,靈魂在煉獄里接受考驗以決定它是得到報償還是受到懲罰。這個折衷很高明,因為它不僅很好地吸收了古代的傳統(tǒng),也為教會帶來了利潤。只有經(jīng)過正式祈禱和彌撒儀式,靈魂才能從煉獄里解脫出來。而惟一能執(zhí)行這些儀式的就是神父( 牧師 ),要請神父,就得付錢。因此,專門設(shè)定一天用來請神父做彌撒,以追憶逝者,使他們的靈魂得到安寧。這一天就是萬圣節(jié)( 11月1日 )。這和古凱爾特人的薩溫節(jié)恰好一致。基督教會認為上帝允許鬼魂在萬圣節(jié)前夜返回陽世,提醒生者對死者所負有的義務(wù)。如果鬼魂的家人們無視這些義務(wù),生氣的鬼魂就會報復(fù)他們。另外,沒有被按照基督教儀式安葬的死者( 按照基督教儀式安葬死者也要付錢給神父 )也可能返回陽世懲罰那些茍活著的吝嗇的和疏忽了他們葬禮的人們。
鬼魂生氣和復(fù)仇的觀念很快就流行起來。人們認為返回陽世的死者有實在的肉體,可能會襲擊它們家人的財產(chǎn),比如牛和其他家畜。死者會咬牲畜的脖頸吸血,使它們變得虛弱無用。有時,這些有肉身的死者會采取極端的報復(fù)行為,去吸它們家人的血。于是吸血報復(fù)的吸血鬼就產(chǎn)生了。
不過,不止基督教有吸血鬼復(fù)仇的觀念,其他宗教也有自己的信條,違背了這些信條就會招來超自然力的報復(fù)。其他因素——不同的宗教、國家;不同的種族、文化觀念;當事者的個性特點——都可以導(dǎo)致吸血鬼的產(chǎn)生。外國人、愛罵人的人、不合群的人、異教徒或持不同文化觀點的人死后都可能成為復(fù)仇者。它們不僅可能報復(fù)家人,還可能去殘害鄰里。于是關(guān)于死者的一個完整的體系就逐漸產(chǎn)生了。由于各國宗教和文化背景不同,這種體系并不是一模一樣的。
無論過去或現(xiàn)在,幾乎每一種文化都有關(guān)于死者返回陽世的觀念,這些觀念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角度。因此,我們對于吸血鬼并不能做一個全面的概括,因為關(guān)于它們的故事很多,吸血鬼也各不相同。我們所謂有關(guān)吸血鬼的“知識”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小說德拉庫拉( Dracula,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 Bram Stober 〕從基督教角度創(chuàng)作的吸血鬼形象 ),另一個是好萊塢電影( 其吸血鬼形象主要是按照小說塑造的 )。比如,我們認為十字架可以驅(qū)走吸血鬼,但是如果這個吸血鬼是猶太人怎么辦?用一根木樁穿透吸血鬼心臟就可以毀滅它們,但得根據(jù)地點,木樁的材質(zhì)也至關(guān)重要。何況用木樁只能暫時把吸血鬼吊起來,并不能毀滅它們。我們習(xí)慣上認為吸血鬼是來自東歐的外西凡尼亞地區(qū),它們能變成吸血蝙蝠,可是在東歐雖有這種不死的精靈的故事,但它們并不叫吸血鬼。而且,吸血鬼蝙蝠實際上來自南美洲。( 吸血鬼“vampire”一詞源于古土耳其語,與俄羅斯南部方言中“oupir”一詞有昆蟲學(xué)上的聯(lián)系?,F(xiàn)在土耳其語已不再使用該詞。 )
我們知道吸血鬼從麻痹大意的人( 通常是豐滿性感的熟睡少女 )的脖頸上吸血。而且“吸血鬼之吻( The Vampire’s Kiss )”常常意味著情色。不過,這個觀念也不能被推而廣之。實際上,吸血鬼很少從脖子的靜脈吸血( 這可能會使受害者喪命 ),它們更多地是從胳膊、腿或身體其他部位吸血。而且它們不只是吸血。在一些文化里,吸血鬼根本不吸血,而是從青年男女身上吸取他們的重要體液( 精液和陰液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有人認為夜間遺精會削弱年輕武士的體力。
吸血鬼咬被害者的脖頸吸血的方式,基本上是好萊塢根據(jù)斯托克的小說編造的。其實一些吸血鬼吸血并不咬脖頸。比如,菲律賓群島的阿斯旺( Aswang )就通過中空的舌頭來吸食被害者的體液,越南的吸血鬼則用從鼻子里伸出的觸角吸血和精液。吸血鬼也不一定只在夜間出現(xiàn),實際上它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出現(xiàn),包括正午。
死人的靈魂無處不在,而且它們可以攻擊活人。它們非常痛恨活人,雖然沒有人知道為什么會如此,但吸血鬼就是這種痛恨的體現(xiàn)。
現(xiàn)在,經(jīng)過市民文學(xué)和電影的渲染,吸血鬼的形象已經(jīng)模式化了。這主要是斯托克的小說造成的,在他的小說里,吸血鬼已經(jīng)成為一個隱喻,反映了19世紀英國的各種社會問題——女性的角色地位、與貴族的關(guān)系等。我們現(xiàn)在認為吸血鬼就是貝拉·盧戈希( Bela Lugosi )和克里斯托弗·李( Christopher Lee )的形象,或者認為吸血鬼就是流行電視節(jié)目《 吸血鬼殺手布菲 》( Batty the Vampire Slayer )和《 天使 》里描述的樣子。這些文學(xué)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電視節(jié)目也在許多國家播出。它們所描述的吸血鬼形象與最早的吸血鬼的觀念并不相同,但是人們對吸血鬼的持久興趣的確說明,即便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死人還魂的不安和恐懼依然存在。吸血鬼仍在人們心靈的深處。
本書旨在全面介紹吸血鬼: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樣性和特點。在這里你能了解關(guān)于它們的許多新知識,它們潛藏在世界的各個地方。不論深夜還是正午,不論你在哪里,它們可能離你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