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江好好發(fā)呆2003年11月中國,麗江
麗莎說,小鵬,跟我一起去買菜吧,幫我背菜簍。我說,好。
我住在麗莎和莎娜合開的福臨居客棧。客棧位于四方街牌坊背后,那塊石門牌坊把古城里游客發(fā)出的嗡嗡噪音覆沒。一花一木,如同兩個世界。
沿著牌坊后的石板路向上走,會先看到“古鈴精怪”――一家賣鈴鐺的小店。老板阿丹是個臺灣人,有時會坐在店外用鈴鐺敲擊出一首好聽的音樂。據(jù)說他曾是個作曲家,給很多歌手寫過歌。
再往上走,能看到火塘,也被阿丹買下。白天時這里大門緊閉,入夜后會馬上熱鬧起來?;鹛潦情L期閑在麗江的背包客們最喜歡去的地方。熊熊火焰,唱歌聊天,是理想者的家園。
再向上走約50米,就能看到福臨居。
麗莎認得古城里的每一條路,我們穿過四方街,穿過賣銀飾的店,穿過賣木雕的店,穿過在T恤上印字的店,穿過不讓拍照的納西版畫店,穿過星巴克,穿過沐王府――古城里最著名的景點,也是我唯一沒興趣走進去看看的地方。
菜市場占據(jù)了古城東北角。這里不僅賣菜,也賣各種生活用品。賣鍋碗瓢盆的在第一排,賣瓜果梨桃的在第二排,賣油鹽醬醋的在第三排,賣蔥賣蒜的在第四排,賣米賣面的在第五排,賣土豆白菜的在第六排。旁邊的寵物市場里還賣狗賣鷹。
麗莎用土語問每個賣菜人,少不少,少不少(不是嫌人家缺斤短兩,而是問能不能再便宜一點兒)。買了蘋果、柚子、西瓜、西紅柿、排骨、雞翅,裝了滿滿一簍。
回到福臨居,把菜簍交給做飯的納西族小妹。搬一把椅子到二樓露臺,這里可以俯瞰整個古城。納西族吊腳樓的青瓦重重疊疊,蓋住了四方街,蓋住了海水般漲落的游客。陽光透過屋檐,投下的影子越來越長。我知道,天快黑了。
背包十年我在麗江古城里住了整整兩個月,沒去玉龍雪山,沒去瀘沽湖,就是在古城里待著。每個月住宿、吃飯、洗衣、上網(wǎng)的所有費用是人民幣800塊。生活也簡單,看小說、上網(wǎng),從福臨居走到石頭牌坊,再從牌坊走回去。清晨游客稀少時,也會坐在四方街的石頭板凳上,看納西族老人遛早。她們是最守時的鐘表,古城會在她們的笑聲和腳步聲中慢慢蘇醒。
除了麗莎和莎娜,我還認識了許多專業(yè)閑人,穿唐裝的“地主”和美麗的“地主婆”,從廣東離家出走的阿智。我還在古城的一間酒吧里打工,每晚的工資只是一瓶百威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