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加速的人們好比自動機或者機器人。或許你看過卓別林的那部深刻的電影《摩登時代》。查里站在工廠的裝配線旁,用一把扳手給經(jīng)過面前的零件上緊螺絲,一天八小時。每過一陣,老板就會調(diào)高傳送帶的速度,可憐的查里只能跟著加快速度。整整一天,他的手臂都重復(fù)著同樣的動作,八小時之后,他停不下來了。盡管手上已經(jīng)沒了扳手,但他還是在回家的路上做著擰螺絲的動作,路人見了都覺得驚訝。這就是被加速者的遭遇——他們成了自動機,沒了自由,沒了選擇,只剩下強迫行為。由于不能把時間花在反思上,他們漸漸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沒有反思,我們何以改進?我們得先坐定身子,以超然的態(tài)度檢視自身,找出自身的行為規(guī)律。吊詭的是,匆忙的人都被困在同一個點上脫身不得。
緩慢和敏感
當我們的行動越來越快,我們也就對周圍人的需求變得越來越不敏感。我們會變得沉悶、遲鈍、無知無覺。舉個例子,如果一大早就匆忙得像發(fā)射出去的導彈,那么我們的機警就會下降,我們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或伴侶。要意識到他人的存在,我們就得放慢節(jié)奏,觀察周圍發(fā)生的事件,我們的官能必須保持警覺。
有時,我們會在速度的驅(qū)使下變得旁若無人。當我們快速行動時,身邊的人都成了一片模糊,仿佛大霧中瞥見的雕塑,相機捕捉不清的影像。我們的心靈到了別處,留給當下的注意力只夠用來避免撞到別人——有時候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我們會在別人伸手去取東西時搶到他們前面;會在門口擠過別人身邊;會在離開房間時把燈關(guān)掉——不顧別人還在室內(nèi);還會大聲地自說自話、吹口哨或拿著東西四處敲打,打攪別人——如此種種,都是因為沒有真正把別人放在眼里。我們陷在這種匆忙躁動的模式里,東奔西跑,面無表情,眼神空洞。這幅景象并不美妙。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可以徹底改變。
我們還要記得,匆忙是會傳染的。當一個心煩意亂的人沖進房間,他就會對室內(nèi)的人造成影響。如果里面的人本身就缺乏安全感,那么失控者東奔西走的情形就會令他們平添煩躁。試想一家人正準備吃早飯,這時那位快要遲到的高中生沖了進來。她嚷嚷著要母親趕快去超市旁的那家修鞋鋪去取她的鞋。她四下摸索,記不起她把筆記本放在了哪里。她試圖站著吃掉麥片,結(jié)果在往里倒牛奶時潑出來一些。幾分鐘后,房間里松弛的氛圍消失了,每個人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
幸好相反的過程也會發(fā)生。如果走進房間的是個心平氣和、不慌不忙的人,那么房里的人就會感受到他的安撫作用,這樣的鎮(zhèn)靜態(tài)度也是會傳染的。在學會隨心所欲地行動之前,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被身邊的人所刺激或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