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對貝列拉的支持派也遠非鐵板一塊,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運作之下,親貝列拉的法蘭西銀行高官被調離開巴黎外放駐外大使。1855年,阿爾方斯·羅斯柴爾德當選法蘭西銀行的董事長,羅斯柴爾德銀行成為法蘭西銀行的最大股東。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法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影響力,最終將決定羅家和貝列拉的角斗中誰是最后的贏家。
貝列拉家族的擴張仍在繼續(xù),其主攻方向就是奧地利動產信貸銀行的建立。
伊薩克·貝列拉親往維也納提出發(fā)展奧地利金融、工業(yè)的一攬子建議,游說國會和朝廷循法國成功的先例,建立奧地利動產信貸銀行和修建從維也納到的里亞斯特的鐵路線,而一批維也納貴族和銀行家也在鼓吹此事,要求朝廷頒發(fā)成立奧地利動產信貸銀行的特許狀。奧地利前首相亞歷山大·巴赫(Alexander Bach)和財政大臣馮·布魯克(von Bruck)男爵都覺得貝列拉家族的建議對于帝國經濟發(fā)展大有裨益。
恰在此時,羅斯柴爾德家族駐維也納的掌門人所羅門去世,羅家在哈布斯堡宮廷中無人。詹姆斯不能容忍沒有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參與奧地利新的金融機構,于是揀選所羅門之子安塞姆·羅斯柴爾德(Anselm Rothschild)主持奧地利家族業(yè)務。安塞姆甫一到任,立即串聯(lián)各路動產信貸銀行的反對勢力,迫使奧地利朝廷認識到與動產信貸銀行敵對的金融財團的實力,于是帝國大臣們勸說兩家合股搞一個新銀行,共同為哈布斯堡王朝效命。
針對這一提議,安塞姆精明地建議帝國朝廷將這一新機構的業(yè)務范圍嚴格限制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內,以防止資本外逃,促進奧地利本國實業(yè)發(fā)展。對于分號和合作伙伴遍及歐洲各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來說,可以非常輕松地避開這樣的限制,但是對于正欲在國際舞臺上大展拳腳,并且急需調動各地資源支撐其在更大領域擴展的動產信貸銀行來說,卻是一個緊箍咒。
伊薩克不得不同意在大幅縮減原定億法郎資本金的條件下加入這個新金融機構。但是,此時的貝列拉家族由于缺乏充足的資金,其進攻態(tài)勢已呈強弩之末。
在掌握了中央銀行大權之后,羅斯柴爾德此時決定進行戰(zhàn)略反攻,在奧地利動產信貸銀行問題上,對于風頭正健的貝列拉家族給予迎頭痛擊。
他們首先利用動產信貸銀行戰(zhàn)線拉得過長,資金不敷使用的困境,切斷其繼續(xù)擴張的現(xiàn)金支持。1855年9月,貝列拉兄弟宣布要發(fā)行長期債券,羅斯柴爾德利用其在法國中央銀行的影響力,以“減輕資本市場的壓力”為由,拖延并凍結了動產信貸銀行億法郎企業(yè)債的發(fā)行,進一步削減了動產信貸銀行的現(xiàn)金流。在失去發(fā)行長期債券的機會后,動產信貸銀行很難繼續(xù)為龐大的土地開發(fā)項目提供投資。貝列拉的凌厲攻勢終于被遏制住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