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學術之不同(1)

中國文化的命運 作者:梁漱溟


三 中西學術之不同

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觀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為宗。仿佛有點看重自然,不看重人為。這個路數(shù)是中國的路數(shù)。中國兩個重要學派--儒家與道家,差不多都是以生命為其根本。如《四書》上說:“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薄爸轮泻停斓匚谎?,萬物育焉?!倍际浅浞直憩F(xiàn)生命自然的意思。在儒家中,尤其孟子所傳的一派,更是這個路數(shù)。仿佛只要他本來的,不想于此外更有什么。例如,發(fā)揮本性,盡量充實自己原有的可能性等,都是如此。我曾有一個時期致力過佛學,然后轉到儒家。于初轉入儒家,給我啟發(fā)最大,使我得門而入的,是明儒王心齋先生;他最稱頌自然,我便是由此而對儒家的意思有所理會。開始理會甚粗淺,但無粗淺則不能入門。后來再與西洋思想印證,覺得最能發(fā)揮盡致,使我深感興趣的是生命派哲學,其主要代表者為柏格森。記得二十年前,余購讀柏氏名著,讀時甚慢,當時嘗有愿心,愿有從容時間盡讀柏氏書,是人生一大樂事。柏氏說理最痛快、透徹、聰明。美國詹姆士、杜威與柏氏,雖非同一學派,但皆曾得力于生命觀念,受生物學影響,而后成其所學。茍細讀杜氏書,自可發(fā)現(xiàn)其根本觀念之所在,即可知其說來說去者之為何。凡真學問家,必皆有其根本觀念,有其到處運用之方法,或到處運用的眼光;否則便不足以稱為學問家,特記誦之學耳!真學問家在方法上,必有其獨到處,不同學派即不同方法。在學問上,結論并不很重要,猶之數(shù)學上算式列對,得數(shù)并不很重要一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