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還是不跳
一群傳統(tǒng)媒體(報紙、雜志、電視)的資深人士在一起聚會,談的是“新媒體與老媒體”的話題。說到一位往日的同行跳槽到網絡新媒體,年薪過了百萬,一下子漲了四五倍,眾皆啞然。一人掰完手指,小聲說道:靠,即使當牛作馬,也值了。
同行離譜的高薪讓這些平日愛談談理想、情懷的媒體人心理瞬間失衡,之后,大家繼續(xù)討論,說來說去,盡管對百萬年薪充滿了艷羨,但認真地思考過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之后,沒有誰把年薪作為自己改變職業(yè)的唯一條件。
甲說:以前因為自己的虛榮心來電視臺工作,現在是因為女兒的虛榮心繼續(xù)干下去。曾經想跳槽到企業(yè)去掙更多的錢,但上初中的女兒更希望自己的爹是電視臺的記者而不是什么公司的總監(jiān)。
乙說:還有啥工作能讓我像現在一樣有這么多讀書的時間呢?把業(yè)余愛好和掙錢養(yǎng)家的活一起干,這樣的活其實也不太好找。
丙說:盡管這個詞現在說出來會讓人笑話,但當我們嚴肅地討論為什么堅持現在工作的時候,我還得說“使命”兩個字。
其實在每一個職業(yè)的圈子里都有這樣的對話,如果你還沒有跳槽的打算,那么你總會找到不同的理由來證明自己還戰(zhàn)斗在現在崗位上的必然性。有的是舍不得眼前的待遇;有的是舍不得眼看就要到手的職位;有的是舍不得現在的團隊;有的是不忍辜負老板的期望;對于小年輕來說,甚至就是因為喜歡辦公桌對面的一位異性。這種理由往往是一種看起來有些不那么實在的因素,說穿了是一種感覺。
在做“最佳雇主調查”的時候我有一個發(fā)現:一個人加入一個公司和留在一個公司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我們把和選擇工作相關的十幾個元素列出來讓大家選擇。但把“我為什么選擇來這家公司”和“我為什么沒有離開這家公司”作為兩個問題分別列出。
在加入一個公司的時候人們更多看中的是外化條件:薪酬福利、辦公條件甚至公司和家的距離,而且在相當多的時候,不是那個公司更吸引你,那個工作更吸引你,而是你當時被某種情緒左右著,希望迅速有一個改變,那種決斷比起離開一個職位,一般來說更加的簡單和盲目,你只能通過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甚至可以落實在勞動合同上的因素來為自己的決定做參考。而留在一個地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對這份工作的內心感受,比起求一個新職要復雜得多,我總結為成就感、成長感、歸屬感,一般來說,你在現在的崗位上如果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兩項,那么,你離開自己服務的雇主就一定會經歷幾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