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人,
總是睜亮眼看清事件背后的意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時候,幸運不見得是幸運,倒霉也不見得是倒霉。
末代皇帝溥儀,曾經(jīng)因為被慈禧太后欽點而貴為一國一君;在當時,必然有不少人認為他并非光緒皇帝嫡傳子弟,卻能即位,真是個人間幸運兒!有更多人做夢也想不到,皇位竟然會落在一個三歲多的孩童身上?然而,現(xiàn)今回顧歷史、回顧溥儀的一生,大家還會覺得溥儀是個幸運兒嗎?
在年少時,過盡奢華荒淫的日子,渾然不知紫禁城外已是兵荒馬亂,這是幸還是不幸?卸下皇位,變成一介平民,只為保全生命,這是幸還是不幸?被日本人扶植復辟,雖然重新貴為皇帝,卻不再擁有實質的權位,仿若一名人質,這是幸還是不幸?在勞改陣營中,一點一滴用勞力和汗水換來一餐溫飽,過了十數(shù)年的辛苦日子,又是幸或不幸?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也許,我們真的說不出,幸運與倒霉是否真如其名,對我們有利或不利;因為,幸運和倒霉,端看我們從何種角度去認定。
更放大來看,如果我們因為當下的幸運或倒霉感受而狂喜或狂悲,不小心讓情緒混亂了我們的理智,那么,也許那些感覺反而會讓我們無法冷靜判斷,而造成更多錯誤的決定。
吳三桂“一怒為紅顏”,開城門引清兵入關;武松怒殺潘金蓮,落得最后只能逃上梁
山……許多歷史的借鏡,在在都顯示當人被情緒左右過了頭,就有可能做出許多令人驚訝不已的決定。
《伊索寓言》中那只叼了肉的狗,如果不是太過于開心,而想要對橋下的狗示威,?嘴里的肉,應該就能夠順利吞進?的肚子里。
幸運和倒霉的定義,端看我們怎么認定,眼前的景況,不一定代表唯一的事實。因為很多事情雖然在當下覺得幸運或倒霉,但是事后回想起來卻不見得是同一回事。有時候,幸運不見得是幸運,倒霉不見得是倒霉,能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評估局勢,才能得出讓自己不致后悔的決定。屆時,我們擁有的幸運,才是真的幸運啊!
【抓住一顆幸運星】
上天不會平白只給你好運,或者該說,上天所給的好運,絕對不是讓人躺著什么都不做,只管享樂就好(別忘了,死人也是只需要躺著,什么都不用做的)。而且,好運、壞運其實多半是交相更替的,就好像一陣陣波濤弧形,有時高峰,有時低潮,人不會一輩子只有接連不斷的好運,也不會永遠都只有壞運。南非白人作家柯慈為二○○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對于人生的體悟為:“人生的百分之十是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百分之九十是我如何去因應?!彼?,如何去解讀幸與不幸,思考如何因應局勢做出最好的判斷,就算遭遇不幸的事也可能擁有幸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