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與游泳池理論
“人生就像一個大游泳池,
即使你不會游泳,也應(yīng)該勇敢的跳進去。”
有時候,我不禁在想,如果當年我沒去巴拿馬,而是留在臺灣念初中和高中,幸運的話,繼續(xù)念大學……不知道我現(xiàn)在會是什么樣子?
常常,想到這里,我不由對父親充滿了感激之情。不僅是因為他帶我遠離了那個會讓我遭受失敗的臺灣教育環(huán)境,更因為他給了我一個寶貴的獨立、不受打擾的空間。
父親是資深 “外交”人員,也是個謹身自持的好人。而更難得的是,以他的個性,卻能容忍我的胡鬧和不守規(guī)矩,讓我有自己的空間。到了巴拿馬,他在第一天上學就把我放到學校門口,讓不熟悉英文的我自己去闖,自己去找教室,去問該知道的事情。
獨立的空間和意志,對我的性格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但其中過程也不乏辛苦掙扎。
在新學校開始上課一周后,我雖然脫口說出“Tomorrow”而邁出了說英語的第一步,但這并未使我從此步上學習的坦途。聽不懂的英文依然聽不懂,上課時看著同學有問有答、樂在其中的樣子,我卻多半時候是鴨子聽雷。
因為英文不好,上課都聽不懂,與英文相關(guān)科目的成績幾乎是一塌糊涂。例如歷史課,老師通常規(guī)定家庭作業(yè)是預(yù)先閱讀兩章教科書內(nèi)容,而我回到家后,即使抱字典翻一晚上,也不見得能讀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