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中國式譜文化 作者:包宇


前言

“腰包揣得溜鼓,有錢就得擺譜兒,你別管我是干啥的,我家能請得起保姆。”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這幾句話,如果你對199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還有印象的話,那么,你一定不會忘記那個膾炙人口的小品——《擦皮鞋》。這是一個經(jīng)典的作品,黃宏成功地塑造了片中的主人公——一個以擦皮鞋為生的小市民形象。這個小市民沒有身份,沒有地位,沒有成就,沒有事業(yè)。但是,有一點他卻沒忘,就是擺譜。我們知道,在1993年,請保姆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不敢想象的。可是,小品中的主人公卻為了擺譜,氣焰囂張地對“身高一米八”的男保姆呼來喝去,耀武揚威。更為有趣的是,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而不肯說“粗話”,非要管早飯叫“早茶”。要知道,就是在1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是習慣于叫“早飯”而不叫“早茶”的。主人公的種種行為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面子”。

與此同時,我們不難想到黃宏的另一部作品《鞋釘》。在這個小品中,鞏漢林所飾演的年輕老板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硬要花錢買釘子,別人白送給他卻不要,非說這樣不吉利,最后扔下100塊錢,拿走三個釘子,還大方地說了一句——不用找錢了。很顯然,這個老板自恃有錢,財大氣粗,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好像有錢就能擺平一切。這同樣是一部很現(xiàn)實的作品,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小品藝術來源于生活,有的小品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段,盡管很多時候小品融入了大量的夸張成分和喜劇成分,但是,其本質都是為了反映生活。黃宏的小品,往往不是僅僅為了博得觀眾一笑,更多的是“寓教于樂”,讓人們在大笑過后能夠反思自己,領悟生活,或者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形形色色的人??催^小品《擦皮鞋》和《鞋釘》之后,我們會更深刻地認識周圍的人。因為小品中的主人公絕不是一個特例,而是一個典型,他們的行為反映了眾多人的心態(tài)——擺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