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解釋一下它的癥狀:是什么讓我心情壓抑?是什么令我頹喪?為什么我總感到受歧視?同樣,我渴望什么?我有權(quán)去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未了的愿望催人老,已了的心愿卻不會;未說出口的話憋在心口,令人更加懦弱,而據(jù)理力爭卻不會;謙虛有時會讓人低入塵埃,而正當要求卻不會;心懷惡意令人失去魅力,而心境澄明卻不會。
這些收獲可不是白白得來的。我所付出的代價是:動蕩而有知覺地生活――有高山也有低谷、有痛苦也有快樂、有感悟也有抵抗后的勝利。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在身體里留下它的軌跡:在面頰上,在發(fā)絲上,在骨骼里。它迫使我們偶爾讓生活放慢速度,好聽一聽自己的身體在講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那些瘋小子們賽跑。
更年期中,我們的目光重新轉(zhuǎn)向,開始面對內(nèi)心。我的身體里發(fā)生了什么?是什么讓我改變?有些東西讓我不安,有些東西把我嚇出一身冷汗。來自瑞士的心理治療師和作家尤莉亞?恩肯(Julia Onken)十分透徹地說明了此時出現(xiàn)的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困擾(我剛剛還在埋頭讀她的書)。當我發(fā)現(xiàn)有人與我一樣,在緊閉的浴室門后震驚地發(fā)現(xiàn)了某些同樣的事情時,心理負擔一下子減輕了。尤莉亞?恩肯還有一個有趣的觀點:更年期的女人其實是在她女性部分之外擴建男性的那一半(比如開始長面毛),此后她才是完整的。
更年期的你,如果感到自己如墜深淵,我只能建議你,多讀一點關(guān)于這段變革期的書,多跟其他女伴們談?wù)?,尋求外界的幫助。你不需要一個人承受這一切,但也請你絕對別聽信某些勸慰,說你已經(jīng)不是“真正”的女人了。我認識的女性中,有些在絕經(jīng)期后才真正開始向著生活的樂趣進發(fā)。
我發(fā)現(xiàn),當青春遠去時,它會被一種新的魅力所替代:自從我自己越過了那條神奇的50歲的盧比孔河,我對同齡的男士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懂得他們?yōu)槭裁磿桓贻p的女性所吸引。同時我發(fā)覺,我跟年輕男士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可以更好地交流,談音樂、談文藝(當然我要強調(diào)一下,我的心理年齡還在38歲左右呢)。對于女性來說唯一的不公是:一個年過五旬的男人仍能找到一個年輕的妻子,并和她結(jié)婚生子,建立家庭(沒準是第二次);而年過40的女人卻很難吸引到35歲左右、想要組建家庭的男“獵人”的目光了。
除此之外,再沒有什么事是我們這些處在“成熟年齡”(40歲、50歲、60歲或70歲)的人所無權(quán)要求的了:我們可以折騰胡鬧,也可以志向遠大;可以登山,環(huán)游世界,也可以重新開始一種新的職業(yè),或者重新篩選我們的朋友圈;只要我們愿意,可以耍耍脾氣,也可以明確地知道我們想要什么;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著裝,饕餮美食。那種“不必管他人感受”的想法有一個非常積極的后果:你的自由空間將大大擴展。
我在工作中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與男性的交往變得更加自然、溫暖和友好。我可以與他們在一種全新的無拘無束的語境中交談。不再像自己二十七八歲的時候,老在擔心自己的站姿如何、留下的印象如何、發(fā)型會不會古怪、小腹有沒有乖乖地收攏,好像這樣才能贏得男人的心。如今,我與他們只是普通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放心大膽地和他們聊聊天、說說笑,可以聽他們傾訴衷腸,也給予他們理解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