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這不是一個小公司(6)

星球Google 作者:(美)蘭德爾·斯特羅斯


如果谷歌止步于網頁搜索的成功,而且只是網頁搜索,那么它的故事將是緊湊的。但是谷歌所追求的是對各種形式的所有信息的掌握,因而它的故事就變得更加龐大、更加復雜、更加有趣了。而且這個追求的大部分內容還是未經檢驗的。從1999年6月公司在接受了兩家風險投資公司的2500萬股本資金后發(fā)放第一份新聞通稿起,谷歌就決定要“將全世界的信息都組織起來,讓它們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接收,可以利用”。時至今日,谷歌一直使用謙遜的口吻來表述公司的使命。在公司成立7個月時,它正式放棄了開辦時由兩名創(chuàng)始人匆忙寫在谷歌網頁上“讓網上的高質量信息搜索變得更容易”這一有限目標,轉而將“組織起世界上的全部信息”作為企業(yè)宗旨,其超凡的雄心壯志就此成為具有公共意義的重大事件。

谷歌的管理層切實懂得,公司越是朝向這個終極使命邁進,就會有越多的人被這個前景所震撼;僅憑一個公司就能將與日俱增的信息財富全部掌握在手嗎?2006年,谷歌公司一個不知名的人物準備了一個PowerPoint演示,它在幻燈片中夾帶了一句話,說谷歌當時只能獲得它所搜索的全部信息的5%。另一張幻燈片更強調說:“我們的計劃是獲得世界上的全部信息,而不僅僅是一部分?!边@兩張幻燈片都張貼在谷歌的公司網站上,但顯然有人想重新考慮一下這種說法,因為它們不久就被刪除了。

將整個世界的信息全部組織起來的思想源自谷歌的創(chuàng)立者所擁有的工程師的世界觀以及他們作為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生起初從事的工作。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計算機科學的確試圖幫助圖書館科學,利用計算機技術使書籍中所包含的信息全都可以通過電腦查找。在這些吸引知識界目光的挑戰(zhàn)者中,就有佩奇和布林的身影。這是以斯坦福大學校園的一部分為基礎而開展的研究,它的工程學院――而非研究生院就在這個校園。

佩奇和布林與經營IBM數(shù)十年的工商業(yè)專家沒有任何共同點,與經營早期個人電腦的計算機行家也沒有任何共同之處。他們都出生于1973年,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計算機工業(yè)領域中的新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分別在密歇根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的本科課程,又都在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繼續(xù)他們的博士學位課程。1998年,他們在創(chuàng)建谷歌公司時,尚未完成畢業(yè)論文,但他們涉獵廣泛的學術經歷給了他們深刻的影響,使他們獲得了一種樂觀的信念: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只要設計并構建起一套適當?shù)南到y(tǒng),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完成的。

他們對工程技術的興趣仍舊超過了對于創(chuàng)辦實業(yè)的興趣。當兩個年輕人尋找擁有更多的企業(yè)管理經驗的CEO時,他們所期待的也是有著同樣追求的人。在埃利克?施密特身上他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人既是老練的企業(yè)管理人員(先后在Sun微系統(tǒng)公司和Novell公司擔任相應職位),又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家(伯克利加州大學哲學博士)。施密特2001年來到谷歌,3年后,即2004年,在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時,三人承諾在今后將共同工作20年――這堪稱為開創(chuàng)公司未來偉業(yè)的團結壯舉,如果能夠持久,必將獲得三駕馬車的美譽。

那些與管理團隊一同工作的谷歌雇員的日常所見是,三個人的工作關系十分密切,以至于他們對于公司應該優(yōu)先發(fā)展什么的想法幾乎毫無區(qū)別。他們共同將企業(yè)的輕重緩急的思想向全公司傳播,因而,即使是團隊中地位最低層次的人也知道指導他們做出決定的原則是什么,在完成谷歌的使命方面,哪些任務被認為是最有益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