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余江,張果喜說服老父親,賣掉家里土改時分的惟一一座老房,所得的1400元,成為雕刻廠第一筆啟動資金。為節(jié)省運輸費用,采購回的木料在河水中放流。寒冬季節(jié),盡管冷得要命,他還是脫掉毛衣,跳到河里撈木材。還有一次,張果喜到金溪山里采運一棵大樟樹。天下大雨,拖拉機陷入泥地,他帶著工人冒雨一天一夜,靠手推肩扛,把兩噸多重的樟木弄上了拖拉機。
雕刻廠賬面上開始盈利,蓋起了一座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工人工資有了提高,求生存的最低目標基本實現(xiàn)。張國喜第二次去了上海。在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的樣品陳列廳里,工作人員告訴張國喜“一尊出口日本的雕花佛龕有70%利潤”,而他生產(chǎn)的雕花套箱的利潤才25%。
佛龕是用來供奉釋迦牟尼的木雕宮殿,大小幾尺見方,結(jié)構(gòu)非常復雜,成百上千造型各異的部件,只要一塊不合規(guī)格或稍有變形,便不能組裝起來。因為工藝要求高,利潤再高,許多廠家也不敢輕易接手。盡管初次接觸,張果喜還是毫不猶豫地與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簽了合同。帶著樣品回到廠里,他一連20天泡在車間和工人們揣摩、仿制,終于成功做出來“佛龕”。這年,木雕廠創(chuàng)外匯100萬日元,其中65萬日元是佛龕收入。此時,組織讓他出任鷹潭市副市長。張果喜拒絕了,理由是:“每個人愛好不一樣,追求也不一樣,我能把一個企業(yè)搞好,不等于說我能把一個鷹潭市搞好?!?985年,萬元戶都稀缺少見時,張果喜已經(jīng)成為億萬富翁。
改革的步子,走得不緊不慢,但人們總能在空氣中嗅到改革的味道。還有很多細節(jié),因為主角當時的不起眼,而被歷史輕易掠過。似乎與經(jīng)濟無關(guān),卻又實實在在是經(jīng)濟的鋪墊。
恢復高考后的第三年,15歲的王文京考入大學,因此成為了家族的榮譽。
七十年代末期的中國,供農(nóng)村孩子改變命運的道路只有三條:招工、當兵和考大學?!罢泄ぃ覜]有背景;當兵,成分不好;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考大學。”王文京說。
恢復高考是1977年的事情,王文京正讀初中三年級,“第一次聽說,中國恢復高考,可以考大學了,有的人可以成為大學生了,我想就是說以后做一個大學生最好?!眱赡旰螅跷木┑搅耸〕?,投考西南政法學院,未被錄取,陰差陽錯地進了江西財經(jīng)大學。據(jù)說時隔多年,王文京常暗自慶幸自己與法律的失之交臂。但第一志愿落榜后,他還是自怨自艾了好久。
在江西財經(jīng)大學,王文京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財富故事。他讀了一套書,介紹美國十個企業(yè)家和日本十個企業(yè)家的傳記故事,一套20本,“我開始夢想能夠在某一個領域開創(chuàng)一個實業(yè)。如果這個實業(yè)對社會有所價值,就能夠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出一個企業(yè),而且這個企業(yè)要變得有生命力?!敝钡浆F(xiàn)在,這套書王文京還一直保存著。
這年考上大學的,還有只比王文京大一歲的施正榮。
本該姓陳的施正榮出生時,中國剛經(jīng)歷三年自然災害。和他一起出生的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因為自然災害,家里貧窮,無法同時養(yǎng)活兩個孩子。而施家出生的女孩卻因病夭折。所以,他被送到施家,骨肉分離。
和絕大部分農(nóng)村孩子一樣,施正榮從小插秧種田,泥地里摸爬滾打,飽受蚊蟲叮咬。那時他不斷勉勵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979年,16歲的施正榮順利考上長春理工大學,開始了新的奮斗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