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背景下,1982年成為1981至1986年這一階段中,特區(qū)最為艱難的一年。就在一年前,整個特區(qū)還在任仲夷說的“特殊政策真特殊,靈活措施真靈活,先走一步真先走”的方針下,激情澎湃地促進經(jīng)濟。可到了來年初,一場驟雨式的反走私活動席卷特區(qū)。
和以往任何一場政治運動一樣,反走私的意義更多地不是經(jīng)濟層面上的制裁,而是政治層面上的波動。同樣,因為中國的改革是以上層建筑的力量在推動下層的經(jīng)濟基礎,所以任何意識形態(tài)里的波瀾都會反作用于這場經(jīng)濟的變革。社會上出現(xiàn)“深圳除了羅湖橋、文錦渡海關還掛著五星紅旗外,已經(jīng)變成了資本主義”的論調,有人悲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下子又回到解放前”。政治形勢不僅來得突然,而且還十分嚴峻。下一步還會發(fā)生什么?大家心情凝重,心里茫然。連平時把“別理那些,你們該怎么就怎么干,有問題我負責”掛在嘴上的梁湘,也常陷入沉思。
關鍵時刻,還是任仲夷用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和智慧力挽狂瀾。2月2日、18日以及3月6日,任仲夷三次以正式調查研究和治牙名義去了深圳。他在賓館跟梁湘從下午一直聊到晚上十點,之后梁湘如釋重負。
1982年,任仲夷陪同小平同志在廣州考察
正是有了任仲夷旗幟鮮明的支持,梁湘才不至于落得樂清縣領導班子集體免職的下場。當全國絕大多數(shù)地方,私營經(jīng)濟遭遇寒流時,廣東的勢頭算不上大好,卻也不是太差。沒有比擺脫貧窮的渴望,更讓人敢于沖破體制的樊籬。所以,依然有上千名來自各地的打工妹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來到了陌生的廣東,成為中國第一代打工妹。窮困所迫,她們看到廣東帶來的掙錢機會,政策上的“反走私”,因此總是離她們很遙遠。日后打破中國內(nèi)地一直以男性登錄富豪榜榜首格局的女首富張茵,也在此時回到了廣東深圳。
張茵祖籍山東,但是生于廣東韶關,長于黑龍江省雞西市。父母皆為轉業(yè)軍人的她,在文革吃了不少苦頭。家境不佳,又有七個弟妹,除了幫助母親操持家務,照顧弟妹,她每天堅持步行十里去上學。1982年,張茵舉家遷居廣東深圳,開始新的生活。
在深圳,張茵獲得學習財會的機會,之后進入工廠做工業(yè)會計,又在深圳信托的一個合資企業(yè)里做財務工作。那家公司業(yè)務包括面向香港的涉紙貿(mào)易,這給了她認識“外邊世界”,日后成為中國首富的機會。
張茵回到了出生地廣東。出生廣東梅州的梁亮勝卻不得不帶著太太,和所在工廠的其他40多名青年工人前往香港,住進了只有四五平方米的“貧民窟”。
梁亮勝的祖父祖母是印尼華僑,但父母生活在中國,都是國有企業(yè)的基層干部。作為老三屆學生,梁亮勝上山下鄉(xiāng),靠著一盞煤油燈自學了大學課程。1970年,他招工到礦山,下井采礦,后有機會編印宣傳刊物,成為文化局的攝影師。
剛到香港,梁亮勝和太太只能擠睡沙發(fā)。那時,他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個樓花。即使條件艱苦,梁亮勝還是認為到香港的目的不是簡單地為了打工掙錢,而應該是增長知識。他抓緊一切機會,3年時間在香港系統(tǒng)學習了航運、英語、國際貿(mào)易和經(jīng)濟管理。
有了管理知識,又掌握了一門外語,梁亮勝謀求事業(yè)上的突破。他通過“廣交會”知道國內(nèi)急需檀香木材,于是和國內(nèi)外商家聯(lián)系,結果賺了大約200萬美元。這就是他的原始積累。其后,梁亮勝用了兩年的時間只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做市場調查,第二是找合作者。他選定化妝品為突破口,找到一家日本公司合作,在香港注冊成立了絲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