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蒼南縣大漁鎮(zhèn)漁岙村,一面臨海、三面環(huán)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一個天然避風港。每次臺風來臨,四面八方的船只都會在此得到庇護。42年前,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出生于此地。
與眾多從“草根”崛起的浙江商人一樣,出生溫州的王均瑤身上帶有明顯的“浙商印記”:冒險而敢于創(chuàng)新、思維縝密且意志堅強、吃苦耐勞又注重實踐。略有不同的是,他穩(wěn)重卻不低調,務實又不吝張揚,因其不排斥與媒體接觸的“另類”作風而被人冠之以“最開放的浙商”。至今,漁岙村80歲的肖玉寶對印象中那個“瘦瘦小小的學徒”仍然記憶猶新,他是王均瑤步入商界的啟蒙人。2004年,得知王均瑤猝然離世時,老人眼眶濕潤:“這孩子,命再硬終于也硬不過天?!?/p>
原在福建一家木材公司擔任會計的肖玉寶,溫州手工業(yè)剛起步那年,已在全國各地推銷塑料和商標制品。1982年,王均瑤15歲,被母親送到鄰居肖玉寶處拜師學藝。提著裝滿不干膠的手提箱,跟著師傅走南闖北“討生活”,王均瑤年紀輕輕嘗遍生活的冷暖百味。令肖玉寶始料未及的是,除了勤奮、機靈之外,王均瑤表現(xiàn)出同齡人所不及的特質――膽大。第一次去江西與商家談判,王均瑤表現(xiàn)十分搶眼:一點不怯場,人家出個價格,他眼珠子一轉就知道這筆生意劃不劃得來,能不能做。第二次去河南,王均瑤更是直闖鄭州市政府,晚上一個人還跑去陌生的街上看戲。
轉眼又是一年,王均瑤“單飛”。他離開家鄉(xiāng),在湖南長沙一帶推銷五金和印刷制品,至此與肖玉寶基本失去聯(lián)系。但關于王均瑤的傳聞卻不斷通過老鄉(xiāng)傳來,“就聽說他要包飛機回來了,而且他真的就這么做了!”
1989年春節(jié)前夕,一直疲于奔忙業(yè)務的王均瑤沒能買上回家的火車票。無奈之下,與同鄉(xiāng)商量后,大家以兩倍的價格包一輛豪華大巴回家。汽車顛簸在1200公里的蜿蜒山路上,大家都產(chǎn)生筋疲力盡之感。王均瑤隨口感嘆一句:“汽車太慢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旁邊一個老鄉(xiāng)略帶嘲諷地回應道:“飛機快,你包飛機回家好了?!薄巴恋乜梢猿邪?,汽車可以承包,為什么飛機不能承包?”王均瑤提出疑問,不料立即招來眾人譏笑。根據(jù)處在當時客觀形勢,王均瑤確實有些癡人說夢:坐飛機是個奢侈的夢,因為機票的購買需要團級以上政府部門的證明。事實上,這個“膽大包天”且心細如發(fā)的溫州人,兩年后用實際行動,顛覆并創(chuàng)造了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奇跡。
1990年溫州機場正式通航,讓原本只想爭口氣的王均瑤,立刻覺察到了民航市場不可估量的前景。在同鄉(xiāng)不解和質疑中,王均瑤迅速開始行動,進行客戶走訪、市場調查,以及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工作。歷時九個月的工作為王均瑤的信心埋下了鋪墊。完成相關工作后, 24歲的王均瑤,懷揣著身份證和溫州市政府開具的證明,第一次邁進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門。
可以想象,從未向民企開啟過的中國民航系統(tǒng)大門,是多么壁壘森嚴。王均瑤憑借毅力,在蓋完了100多個圖章之后,通過這扇緊閉的大門,開啟了人生財富之旅。1991年7月28日,一架從湖南飛來的“安-24”銀鷹降落在溫州永強機場,年僅25歲的王均瑤首開中國民航史私人包機的先河,承包了長沙―溫州的航線。那一天,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個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變了!如果說人生是個大舞臺,那一天,作為一名演員,我面試合格,被允許登上舞臺。接下來,我要努力的是把戲演得更好……”每次提及包機,王均瑤難掩內(nèi)心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