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秋與頌秋

櫻雪鴻泥 作者:張石


 

1993年4月,是我來日本后迎來的第一個櫻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和朋友樺山約好一同去看花,但一天到晚忙得很,一直沒有抽出時間。到了四月上旬,突然有一天樺山來電話,約我在黃昏后去上野看櫻花,我說:"花這兩天都已經(jīng)謝了呀,再說黃昏看櫻花,怎能看得真切呢?"樺山說:"夜櫻和落櫻是最美的呀!"我只好和他一塊去了。一到上野,人還真多。朦朧的月光下,櫻花樹上只剩下幾片櫻花的殘瓣,但地上卻鋪滿了落櫻,乘著銀色的月光踏上去,腳下仿佛涌起櫻花淡紅而晶瑩的花魂,有許多人坐在落櫻上飲酒,一陣三味線太鼓的聲音傳來,仿佛是夜風(fēng)彈撥櫻樹上的殘花,流下來一陣寂寥的雋永。

日本人是這樣喜歡落花,這和中國人的情趣大不相同。在中國,也許沒有人會特意等到花凋葉殘時去看花。而當(dāng)秋至花殘,他們會表現(xiàn)出一種與自然之凋零共感的生命的哀愁。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雖較少言"秋",但一旦言"秋",則悲從中來。《詩經(jīng)·小雅·四月》云:"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意思是說:"秋天真讓人悲傷啊!百花草木零落得如此凄慘。我也被凋落的心境折磨得如此憔悴,前途也是暗淡叵測??!"而越到后來,悲秋的色彩也就越濃重,到了《全唐詩》,悲秋之詩幾乎數(shù)不勝數(shù)。杜甫就是一個以悲秋出名的詩人,如他的《秋興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他似乎把秋天的全部凋滅之哀痛吸到了自己的心中,又把自己的無盡哀傷用秋天表現(xiàn)了出來,劉禹錫也說"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在日本的與唐同時代的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觸及"秋"字的詩歌大約140首,而純粹悲秋的詩,幾乎一首也沒有。在萬葉詩人筆下,秋天是最美的季節(jié):"秋露點點滴又止,翠葉水鳥繪青山。"《源氏物語》的《浮云》中也說:在唐土,人們都極力贊美春花,認(rèn)為沒有比春花似錦再美的了,而用大和的話來說,卻是"春天只有花怒放,哪及秋思逸興長"。

中國人最喜歡生機勃勃的美,"美"的原意是"大羊",壯大而飽含生命力的壯觀,是中國人美的源泉;而日本人更喜歡寂滅之美,他們認(rèn)為"滅"與"死"的不能窮盡之神秘中,有生命不可企及但卻永遠(yuǎn)為之吸引的"大美"。

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說:"所謂自然的美,是在我臨終的眼里映現(xiàn)出來的。"川端康成接著說:"臨終般的修行僧那冰一樣純清透明的世界中,線香繚繞,如巨火燃燒,灰燼落下,如雷轟鳴。所謂藝術(shù)的奧秘也就在這'臨終的眼'中吧?"而包括芥川、川端在內(nèi)的許多日本作家,之所以自殺而終,是不是因為他們追求美的意志過于執(zhí)著,以至于要用生命去撞擊死之神秘之門,而在生命與永遠(yuǎn)的未知激烈碰撞的一剎那,也許他們聆聽到了人類永遠(yuǎn)的弦外之音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