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馬比君子
俗諺云:“良馬比君子?!庇终f:“養(yǎng)馬比君子?!奔热粚⒘捡R和君子相提并論,那么良馬身上必然具備某些君子的品行。佛典《雜阿含經(jīng)》有“良馬八德”之說:“世尊告諸比丘:‘世間良馬有八種德成就者,隨人所欲,取道多少。何等為八?生于良馬鄉(xiāng),是名良馬第一之德;復(fù)次,體性溫良,不驚恐人,是名良馬第二之德;復(fù)次,良馬不擇飲食,是名良馬第三之德;復(fù)次,良馬厭惡不凈,擇地而臥,是名良馬第四之德;復(fù)次,良馬諸情態(tài)速為調(diào)馬者現(xiàn),馬師調(diào)習(xí),速舍其態(tài),是名良馬第五之德;復(fù)次,良馬安于駕乘,不顧余馬,隨其輕重,能盡其力,是名良馬第六之德;復(fù)次,良馬常隨正路,不隨非道,是名良馬第七之德;復(fù)次,良馬若病,若老,勉力駕乘,不厭不倦,是名良馬第八之德?!笨鬃釉凇墩撜Z》中多次強(qiáng)調(diào)“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而馬身上不僅兼具智、仁、勇,而且還有禮、義、忠等可貴的品格。
馬之仁。俗諺云:“一馬不走,十馬等著。”又說:“一人有難百人愁,一馬有病百馬憂?!弊与m曰“仁者不憂”,說的是仁者不為己憂;子又曰“仁者愛人”,愛人者必為他人排難分憂?!叭藶槿顺?,馬為馬憂”,人則為仁心,馬者有仁行,是乃仁厚者也。
馬之智。俗話說:“老馬識路數(shù),老人通世故?!薄俄n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齊桓公的兩位大臣)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成語“老馬識途”,講的便是這則“馬智可用”的故事。
馬之勇。常言:“天上的龍,地下的馬。”又說:“是馬就有三分龍骨?!饼埡婉R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具有特殊的意象性。古云,乾坤者,《易》之門戶也。乾和坤是《易經(jīng)》里最重要的兩個卦:乾為天,天的取象為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坤為地,地的取象為馬--“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龍是天上的馬,馬是地上的龍,故二者合稱“龍馬精神”。說到馬的勇猛,人們首先就會想到“一馬當(dāng)先”以及“萬馬奔騰”。我的父親曾經(jīng)告訴我,在炮火隆隆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馬是最為勇猛的,它們是名副其實(shí)的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父親所說的戰(zhàn)馬特指騸馬(閹割了睪丸的公馬)。這是因?yàn)?,公馬雖然驍勇善戰(zhàn),可是一到發(fā)情期,就會為尋找“另一半”而變成脫韁野馬;而母馬(俗稱騍馬)則只要聽到槍炮一響,就會嚇得腿軟趴下。所以老話說:“騍馬上不了陣?!边@就是性別的差異,一點(diǎn)兒辦法也沒有。
馬之禮。有一個罵人的詞叫“衣冠禽獸”。其實(shí),這句話最初是專門指代高官大員的。因?yàn)樵诠糯墓俜希墓倮C的是禽,武官繡的是獸,故名之為“衣冠禽獸”--不知后來竟為何演變成了罵人的毒話?也許是真有一些“衣冠”行同禽獸,甚而還不如禽獸吧。譬如唐·駱賓王《討武瞾檄》所謂“陷吾君于聚麀”(麀,音友,母鹿,性淫),即指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后宮里的才人,后來又冊封為太宗之子高宗的皇后?!抖Y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亂倫)?!笨梢娪行耙鹿凇边€真的不如馬兒呢,因?yàn)楣R是決不與其母交配的。所以俗話常說:“馬不欺母?!?
馬之忠義。諺云:“馬能識主?!庇衷疲骸榜R有垂韁之義,狗有濕草之恩。”所謂“垂韁之義”,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苻堅(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之一的前秦國的君主)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躕臨澗,垂鞍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而授焉。堅援之,得登岸而走廬江?!蔽覀冊诮裉斓囊恍?zhàn)爭題材的電影里,仍能看到這樣的鏡頭:一個戰(zhàn)士負(fù)傷倒在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上,一匹戰(zhàn)馬肅立身旁,垂著頭,打著響鼻,用嘴拱著戰(zhàn)士的手……這就叫“馬不背主”,這就叫“馬有垂韁之報”!
《論語·鄉(xiāng)黨》里有這樣一段話:“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痹凇叭收邜廴恕钡目追蜃有哪恐?,只問傷人,不問傷馬,似乎也沒什么不妥之處;但對于頗通人性的馬兒來說,卻是“傷”得不輕。俗話說:“養(yǎng)馬比君子,畜牲也是人?!庇终f:“山上石多金玉少,世上人稠君子稀?!奔热蝗耸篱g君子那么稀缺,何不從馬的身上去學(xué)習(xí)怎樣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