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解讀魯迅、老舍、金庸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養(yǎng),這是個非常好的概念。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場關于人文精神是否失落的討論,我們認識到了要增加“人文”,但是怎么增加呢?魯迅、老舍、金庸他們都是有人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是由什么構成的?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他們?yōu)槭裁淳涂梢猿蔀榇髱熌兀?/p>
熱愛吃喝拉撒睡
第一個重要的東西我覺得就是“熱愛生活”。這是我在研究、閱讀許多大師后得出的一種結(jié)論。
“熱愛生活”就是要落實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對吃喝拉撒睡都要感興趣,你才能熱愛得起來。我熱愛生活,就是喜歡吃飯,喜歡睡覺,喜歡玩。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妹妹很挑食,她看見我吃飯很奇怪,就問:“哥,你怎么這么喜歡吃飯?饅頭也吃,米飯也吃,你怎么這么愛吃飯???”我說,吃飯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你想,這個飯啊它也是生命,原來不是動物就是植物,它本來是長在那里的一棵翠綠的東西,或者一個活蹦亂跳的東西,結(jié)果我去把它殺害了,烹熟了,呼嚕呼嚕把它吃下去變成了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的生命占有了它的生命!我如何不樂呢?生命的基本快樂就在于占有別人的生命,它是人類的本能!
我在北大開的魯迅課,重點不是講魯迅有多么偉大,我對學生講魯迅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他的“骨頭是最硬的”的品格是怎么來的。魯迅是一個很會生活、生活得好的人。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時候,魯迅的月薪是300大洋,而當時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標準是兩塊大洋,他是生活在當時社會消費能力最強的層面上的人,有豐富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容。老舍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愛好,如愛養(yǎng)花,愛小動物、小麻雀、小貓等等,還有他在作品中表達的對旗人生活的深深的眷顧。金庸從小就是行俠仗義,愛管閑事,對生活充滿樂趣,是香港著名的“玩家”。他在中學時就因為打抱不平兩次被開除,還學過芭蕾舞,所以看金庸小說里的武打,沒有血腥氣,那簡直就是跳舞,是一種美的享受!
這些文學大師,他們的成就,他們的素養(yǎng),首先是建立在熱愛生活這一點上的,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會動搖。如魯迅,他的人生多次失望,經(jīng)歷過小時候的家道中落、對革命的失望、自己的婚姻悲劇、兄弟失和的重大打擊、文化啟蒙的落空,特別是在“五四”運動落潮的時候,他的整個人都絕望了,這是他人生的最低點,所以這個時候他寫了《彷徨》和《野草》。但正是他對人生的熱愛,才最后確立了終身的人生策略,就是首先對人生絕望,然后在黑暗中找出幸福和快樂來,以絕望為起點走向光明!
現(xiàn)在的青少年生活得特別好,但這是表面的,骨子里他不熱愛生活,不熱愛東西,不熱愛人,也不熱愛飯,不熱愛書,文字也不熱愛,這就是他們生活空虛的一個最基本的根源!
博覽群書會讓你成為一個靈魂博大的人
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是一種分科式教育。這種模式其實就是一種監(jiān)獄模式,一種流水線模式,不再管人,而是把人當成一個工具來培養(yǎng),好處是效率高,但是它忽略了人的靈魂問題。我們怎么來彌補這個缺陷?讀書,博覽群書!魯迅和他的兄弟周作人都多次講過,要“亂讀書”,特別要讀一些常識類的書。
書這么多,怎么博覽?從經(jīng)典開始讀起。在所有的書中,書是有家族的,書和書之間是不平等的。今天擺在書店和書攤上的,大多數(shù)不是書,只是印刷品,能夠稱之為書的東西主要是指經(jīng)典著作。什么是“經(jīng)典”?就是頭大尾小的書。那些“頭大”的是書的爺爺。把“爺爺”讀了,后面的那些“孫子書”就不用讀了。
經(jīng)典還有一個特點是跨學科。每個學科有自己的基本讀物、基礎教材,但是經(jīng)典是不論專業(yè)的,像《論語》、《老子》你說它是什么學科的?我們今天把古人放在一個小框框里,稱他是什么什么家,其實什么家也概括不了他,他就是一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