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地區(qū)在3000~2000年前有許多大小不等先后并列的國家,它們是大約2800年前的蓋太班(Qataban)王國,3000年前的哈達拉毛(Hadhramaut)王國,2700年前的奧桑王國,以及3000年前的薩巴王國。這些國家稱呼國王為“馬里克”或者“穆卡拉布”。這個稱呼在接近2000年前的時候也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改變,因為統(tǒng)一了這一地區(qū)的希木葉爾王國的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15年,這個國家沒有稱呼國王為“馬里克”的習俗,他們稱呼國王為“祖”。
我查遍了手邊的資料,都找不到上節(jié)有關中國“七星”神話里“Queen Marich”與中國的關系,甚至根本找不到這個詞匯的任何解釋。我到網絡上求救,并且推測“Queen Marich”可能是西方人稱呼的中國“王母娘娘”,這將與紅海的“馬里克”再次聯系起來。
網人“僧覺遠”提供給我一個“喜馬拉雅藝術”的網站地址①,然后他驚呼:Queen Marich確實是中國的王母娘娘!他從網絡里摘出一段英語給我看:“Tantric Buddhists(佛教密宗) tell of Marichi’s determination in the manner of Tara. Taoists see her as Queen of Heaven, and the Japanese, as Amaterasu, the sun goddess. ”
以上后面一句話說,中國道教將這個本來出現于佛教的人物Marichi視為“天后”(Queen of Heaven),而日本人則將她尊為“神道教”中的太陽女神。神道在日本的出現應該與佛教傳入的時間不相上下,集自然崇拜與祖宗崇拜為一體,融合了中國傳過去的佛教、儒教與道教思想。不知道是否受這個“女神”的影響,日本在早期還曾經有過女皇出現。其實從佛教迅速從印度傳入東亞并廣泛傳播的例證來看,人們也不應該對于更古時期西方文化傳入東方有過多的疑慮,現在不同的僅只是在佛教之前沒有完備恒定的文字記載而已。環(huán)阿拉伯海地區(qū)自古有著廣泛的交流,印度文化不僅接受有兩河流域的文明,而且受紅海兩岸尤其是亞丁灣附近的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個接力棒的最后或者比較靠后的一節(jié)是東亞人。
這個中國道教里的“Queen of Heaven”,不僅是中國人熟悉的“王母娘娘”,而且是沿海一帶人們尊奉的“天后娘娘”與“媽祖娘娘”。她成為日本的女神加以崇拜也是順理成章的,東海西岸是中國,東岸即為日本,曾經有一群善水的人們就來回穿梭于這一帶,并把同一個神帶到兩岸。不過,“王母娘娘”與“天后”確實也有所不同,很可能一路來自印度與中國的陸地傳播,而后者則直接來自于海上,或許后者更為直接。這個“天后”又名“媽祖”。
我到網站去看,發(fā)現該網站最突出的標識一個是“Himalayan art”,另外一個就是我急于想了解的“Marich”??吹竭@兩個圖標我驚喜不已,因為我誤解“Himalayan”為也門地區(qū)古代的希木也爾王國(Himyarite)”。就在剛剛消除這個誤解的同時,我突然想到另外一個可能:青藏高原與印度的分界線“喜馬拉雅(Himalayas)”很可能來自也門的“希木葉爾王國(Himyarite)”。這兩個詞匯的相近顯而易見:Hi-ma-la-yas, Hi-mya-ri-te,四個音節(jié)中的前三個幾乎一模一樣,r與l在中國南方口音中經常轉換。而位于希木葉爾王國曾經使用的“希木葉爾語”實際上就是我一直認為的甲骨文的同源文字“南阿文字”的延續(xù)。“南阿”早期與中國的甲骨文相同,大約2500年前才改革為字母文字。
南阿人遠古即與印度有廣泛聯系是個事實,Himalayas應該是來自Himyarite的人們曾經到達印度并試圖穿過青藏高原這道屏障的一個證據。在這個邊緣以及延伸的地理線上從東到西分布的現代國家是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等。
中國地區(qū)與南阿之間最接近的地方不是別處,正是中國的西藏。西藏與南阿之間的直線距離大約為一千公里,文明的傳播在這條線上通過印度與尼泊爾等地得到發(fā)展。實際上在我的體系之內,印度屬于中東之外的二級文明,就與這個地理有關,對于中國它是個文明臺階。一級核心文明在中東,而中國屬于向外擴散的三級文明地區(qū)。換句話說,印度是中國文明板塊與中東文明板塊之間的跳板和橋梁,與漢文明之間還隔著一個西藏。這個認識建基于印度文明來自中東文明的假設。這一點在《向東》一書中已有論述。印度宗教里有大量的事實說明他們與早期猶太教或者《圣經?舊約》所展示的歷史有密切關聯,當然不僅僅是與猶太人有關,印度與兩河流域的聯系更密切。
這里的印度文明也包括了喜馬拉雅腳下的尼泊爾文明。也門古代的“示巴女王”時期流行的“處女女王”或“神妓”現象至今還在尼泊爾這個神奇的宗教國家保留著,這些“處女神”具有與活佛類似的神圣光環(huán),初潮之前她們就是神。這個特殊的文化遺存現象可能暗示了在遠古時期有一條文明路線從也門經過印度穿越喜馬拉雅進入中國,然后通過西藏傳播到臨近的青海、甘肅、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當然,這只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的渠道之一,其他的渠道主要應該是西北經過西域和南方經過海路來到中國境內。
“Marich”是古代也門國王的稱號,相當于中國人稱呼的“陛下”,它不是個名字,所以任何國王都可以叫“Marich”,當然包括“示巴女王”也可以。我的推測是,久而久之,人們就以這個“Marich”來替代最出名的那個國王了,而這個國王就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示巴女王”。在后來的某個時期,人們一說“Marich”就知道是指“示巴女王”。這個現象可以拿中國人表達“周恩來總理”的道理來做比較,中國人寫文章時假如不標明就直接稱呼“總理”那多半是特指“周恩來總理”或當任總理。本來是一種職位后來成為某個在這個職位上最著名人物的專用。這里的Queen Marich就相當于有人稱呼周恩來為“總理先生”,而在紅海最著名的女王是“示巴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