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靈魂
――李頎·《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戰(zhàn)鼓轟鳴,旌旗飛揚,千軍萬馬前赴后繼,萬死不辭――戰(zhàn)爭的磅礴氣勢,也不過如此吧。翻開中國封建王朝的拓邊史,隨處可見刀光劍影。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以馬蹄可到之處為限,搏命廝殺,生靈涂炭??墒?,究竟為什么要發(fā)動這樣的戰(zhàn)爭呢?
李頎寫下《古從軍行》的時候,是希望能夠找到戰(zhàn)爭的答案的。與岑參、高適不同,李頎在書寫邊塞的問題時,是始終抱著探究本原的心態(tài)去思考和揣摩的。這就為塞外橫陳的悲劇身上,籠罩了一層珍貴的理性。
詩歌開篇描繪了軍旅生活。用烽火傳遞軍情,是中國從商周時代留下的防御手段。燃狼煙,報警戒,說明唐軍時刻處于高度戒備中。黃昏時,飲馬交河河畔,軍隊行進速度又可見一斑。白天就這樣轉(zhuǎn)瞬即逝,軍旅的夜晚卻來得更為凄苦了。
三、四兩句著眼點,就是邊塞上的軍旅夜晚。這兩句詩,是同類題材的詩歌中難得一見的佳句。古人行軍所用的炊具叫“刁斗”。又稱“金柝”、“焦斗”。是帶柄的銅器。白天用來燒飯,夜里用來敲打巡更。雖然是金屬質(zhì)地,但聲音鈍痛,聽來揪心。本來天就黑,結(jié)果又起風沙,打更的聲音已經(jīng)無力穿透三步開外,飄飄搖搖,混混沌沌。這時不知道哪里傳來幽怨的琵琶曲,出征的將士因此而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心底最后一絲溫暖和堅強被徹底抽離。那里還能打什么仗?。?/p>
如若能在天地之間尋求到一種慰藉,作為精神支持的話,情況也許會好過點。但殘忍的李頎,一個頓筆就戳破了這種奢望。軍隊孤軍深入,無險可守,無城可據(jù),舉目四望,處處荒涼。雨雪紛飛而至,像是大漠壓來。趁冬末苦寒進軍,乃用兵之大忌。又要時刻擔心即刻而至的敵兵鐵騎。這不叫拿命去死拼,還能叫什么呢?
被戰(zhàn)火殃及的,不僅是中土將士?!昂惆Q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边@兩句詩包含著讓人肅然的人道關(guān)懷。在戰(zhàn)爭中,沒有勝者,只有更傷心者。中土皇帝把外族成為蠻夷。揮師滅夷,理由充沛??墒呛鷥阂彩侨耍B胡雁都哀鳴連天的時候,胡兒又怎能不痛?強加而至的戰(zhàn)爭要到何時才算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