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僧人與國王的結拜:玄奘和高昌王的故事(1)

明月天山 作者:于闐


 

”偷渡者“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夏歷八月,黃昏,長安城暮色四合。此時,白日的鉛華早已褪去,熙攘的人流逐漸消散,高大深重的西城門也即將關閉,耳邊不時傳來幾聲頭更的鼓聲。此時,仍有三三兩兩的行人進出城門。其中,兩個僧人低著頭飛快地走出,他們長袍裹身,褡褳斜挎,一望便知是試圖避開盤查并打算遠行的人,而其中一人便是玄奘。

玄奘俗名陳袆,十歲便被哥哥帶進了寺院。十三歲那年,他破格通過隋朝政府組織的官方度僧考試,在洛陽出了家,從此擁有了”玄奘“這個法號。此后幾年,他到各地游學,遍覽佛家經典。多年游歷讓他深感國內佛學體系太過混亂,而且經典翻譯生澀難懂,有失原意,于是決定親歷印度游學,訪取真經。

但玄奘西行之路的坎坷,是從一開始便注定了的。他曾向政府請求西行取經,卻久久得不到回應。而拿不到政府的批文,等于沒有出國的護照,是不能擅自出境的。但他決心已定,置政府禁止擅自出關的敕令于不顧,于是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一沒有唐朝的通關文書,二沒有寺院的證明文件,三沒有任何權貴階層的支持與舉薦,但是為了探求佛法,求取真經,玄奘還是選擇了”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這條路。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玄奘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偷渡者“。

玄奘從長安出發(fā)一個月后,來到一千一百多公里外的涼州(今甘肅武威)。當?shù)厝寺犝f從京城來了一位高僧,個個歡欣鼓舞,懇請玄奘為他們講經說法,玄奘欣然答應。幾場講經過后,他雄渾的辯才和儒雅倜儻的風度給當?shù)厝肆粝铝松羁痰挠∠?,他的名字也不脛而走。但驟起的聲望也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涼州總督李大亮得到玄奘違禁西行的報告后,逼令他返回長安。玄奘哪里肯就此放棄?是夜,在當?shù)鼗弁◣焹蓚€徒弟的幫助下,玄奘偷偷逃出了涼州。

只身渡流沙

之后,玄奘白天休息,夜晚趕路,一路風餐露宿,不久便到達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城外就是大唐邊關玉門關了,玄奘滿心歡喜。但煩惱也隨之而來——他不認路,如何才能出關呢?而這時,來自涼州的通緝令也追到眼前。州吏李昌為玄奘立志赴印度取經的決心和勇氣所感動,便藏起通緝令,催促他快速西行。正巧有個叫石磐陀的胡人,心慕佛法,愿意受戒為徒,護送玄奘偷越邊界。但偷渡過了玉門關后,石磐陀卻忽然變卦,打起了退堂鼓,不愿繼續(xù)前行。玄奘只好任其離開。臨走時,他送給玄奘一匹識途的老馬,并告訴他,如果在沙漠中走了四天后,能夠看到一小片綠洲,就說明走對了方向。就這樣,玄奘一身一馬,孤獨地走進茫茫大漠之中。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玄奘進入了一片一望無邊的沙漠——莫賀延磧。這里荒涼浩渺,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無水草。極目之處,云天低迷,寸草不生,四顧茫然,形只影單。走著走著,玄奘漸漸迷失了方向。雪上加霜的是,玄奘有一次在喝水時,不小心將皮囊內的水全部灑掉了,誰都知道在沙漠中沒水意味著什么!玄奘真的是瀕臨絕境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一直走了四夜五天,最終因為缺水昏倒在大漠中,不省人事。

又不知過了多久,夜晚的涼風將他吹醒,他又掙扎著爬起來,牽著馬勉強趕了十幾里路,忽遇一片泉水草地,終于將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兩天后,他終于走出了八百里的茫茫莫賀延磧沙漠,到達了絲綢之路北道的第一站——伊吾國(今新疆哈密)。

當時西域佛風極盛,玄奘因為在涼州講經說法,已經聲名遠播,他的到來受到了伊吾國王的熱情款待,并受邀在這里停留了十多天。

與伊吾國相鄰的高昌國國王麴文泰也得知玄奘來了。高昌王篤信佛教,王室上下均是虔誠的佛教徒。國都寺廟林立,平均每百人就有一座寺廟,而國內僧人數(shù)目更是高達數(shù)千。但即便如此,高昌王仍感到還是缺少真正的高僧。而玄奘在涼州講經曾轟動一時,當時曾有高昌商人在場,他們聽后對玄奘推崇備至,回來就向國王匯報了。而此時高僧就在鄰國伊吾,這個消息怎能不令高昌王喜悅振奮?俗話說:凡事可遇不可求?,F(xiàn)在機遇來了,怎能讓它白白溜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