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乞丐走在大路上,看到一些富貴人家的車子開可能也會嗤之以鼻,然后說,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即使是這樣一沒有財富、二沒有地位的人,也還有一種掩飾不住的傲慢之心。
再想一想有的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充滿了鮮花和掌聲,處處都活在別人的贊嘆和肯定中,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有傲慢之心不斷地滋長。所以,我在剛剛學《弟子規(guī)》的時候,覺得這個躬很難鞠下去,因為一個人沒有內(nèi)心的恭敬,這個頭是低不下去的。所以在力行的過程中,我切實地感受到,行這個鞠躬禮,實際上就是在折服一個人的傲慢之心。
在《弟子規(guī)》上還有一句話,"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以前的人,即使騎著馬或乘著馬車,遇到一位長輩,也一定會下來跟他打招呼,即使長輩已經(jīng)走過去了,也要目送著他遠離。為好朋友送別同樣如此。當然要理解這句話,必須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在中國古代社會,交通極不便利,一個人要去看自己的朋友,可能要坐馬車、乘帆船,換上幾種交通工具才能見到朋友。兩個人見面之后,相談甚歡,但又不得不別離,所以在分別的時候,才會依依不舍地送了又送。正因為有這種美好的感情,才會有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將天際流"的詩句。李白送朋友走的時候,朋友的帆船漸行漸遠,慢慢走出了他的視線,再也看不到了,他還在那兒戀戀不舍地望著望著,久久不肯離去。
實際上,這個"過猶待,百步余"是人與人之間那種深情厚誼的自然流露?,F(xiàn)代人交通便捷,科技越來越發(fā)達,但是從前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深情厚誼卻很難再體會到了。
02身心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chǔ)?
一 、心和萬事興
儒家經(jīng)典《大學》上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諧社會"的命題,正是借鑒了古人的智慧,并進一步形成了"和諧社會,從心開始"的主張,因為"心凈則國土凈,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簡單地說,身心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我們知道,禮節(jié)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可以說是保持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最好距離。假如沒有了"禮",人與人之間往往會產(chǎn)生很多的不愉快和誤會,從而影響我們的心態(tài)健康。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有著良好禮儀的社會,人人和諧相處,則會讓我們的心態(tài)更加健康。所以要構(gòu)建一個和諧的社會,首先要讓我們的心態(tài)健康起來。要注重言談舉止這些細節(jié),因為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磨煉了自己的心性。久而久之養(yǎng)成好的習慣,這個人就會有一種雍容大度之氣,這才是真正健康的心態(tài)。
有這樣一個關(guān)于健康的說法。一個數(shù)字,前面是一個"1",后面有一串"0"。這個公式有什么特殊意義呢?很簡單,對于每個人而言,健康是"1",其他一切,如金錢、事業(yè)、地位、美貌等等,都是后面的"0"。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健康,即失去了這個數(shù)字最前面的"1",那么后邊縱有再多的"0",對他而言都毫無意義了。
在現(xiàn)代社會,這個數(shù)字前面又多了一個正負號。也就是說,前面這個"1"如果是正的,那么這個數(shù)字越大越好,但是如果前面加了一個負號,那我們還不如要一個小的正數(shù)。
這個正負號代表了什么呢?代表的就是人的心態(tài)。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健康心理沒有了,我們的心理失衡了,那么我們的身體健康、事業(yè)、美貌,可能都會朝著消極的方向發(fā)展。由此我們知道,心理的健康實際上比身體的健康更加重要。
二、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
我們知道,"和"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儒家文化注重追求和諧,本身是一種和諧的教育。而這種和諧,包括了身心和諧、人際和諧、天人和諧及家和萬邦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