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男人是野生動物呢?
首先,作為一個男人,要具備較強的野外生存本領(lǐng),仿佛一只在自然界中獨自覓食、單打獨斗的野生動物。
從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存條件簡陋的原始社會開始,男人就在外捕魚狩獵,獲取起碼的生存權(quán);到了硝煙四起的戰(zhàn)爭年代,男人又要靠建功立業(yè)來贏得功名利祿;如今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品社會,男人更得在外打拼,此時,追求地位和攫取財富還是男人首要的生存法則,這跟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總要占山為王是一個道理。連《圣經(jīng)》中一開始,提到上帝造人,亞當就被告知,他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到吃的,他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我們常說,男人要以事業(yè)為重。男人眼中的事業(yè)相當于野生動物眼中的食物,對四處覓食的野生動物來說,獲取的食物越充足越豐厚,就越強悍越霸道,對在外打拼的男人來講,事業(yè)越成功越輝煌,則越有成就感越有異性緣。因為,千百年來,女性擇偶的天平總是傾向于那些擁有地位和財富的成功男人。所以,逼得這些在野外生存的男人們無時無刻不以事業(yè)為重。事業(yè)是男人的奠基石,是男人的脊梁骨,是男人的擎天柱;沒了事業(yè),男人就跟缺了地基的房屋一樣瞬間坍塌,跟癱在床上的病號似的徹底報廢。跟女人相比,男人更有競爭意識,更具探險精神,會為爭奪權(quán)利、財富和地位而彼此爭斗,這是男性首要的人生目標。這跟自然界中絕大多數(shù)野生動物都會為爭奪食物和地盤而彼此廝殺大同小異。所以,男人是野生動物。
其次,男人都向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這點男人很像狼這種野生動物:既有狼子野心,又很孤高傲世;既喜歡追逐獵物,又樂于漂泊游蕩。
男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跟野狼一樣,不喜歡被固定拴在一個地方,喜歡不停地追求新的東西,喜歡冒險而刺激的人生。所謂“好男兒志在四方”,除非遇到一個他心儀已久的女人,他才會走進“動物園”(就是男人眼中的家),心甘情愿被她“圈養(yǎng)”起來。男人骨子里都是獨行俠,總想在被鋼筋水泥包圍的都市叢林中,一騎快馬絕塵而去。
男人也會筑巢,但男人筑巢是為了求偶,為了傳宗接代(自古有“筑巢引鳳”之說)。男人一旦筑好巢就像西天取經(jīng)的唐僧,要繼續(xù)上路。事業(yè)才是男人最重要的擎天柱,男人可以缺了婚姻,但不能沒了事業(yè),男人永遠把追逐事業(yè)當成人生的最高目標。
在美國2008年公映的影片《遺愿清單》中,三獲奧斯卡影帝的美國老牌影星杰克 尼科爾森扮演一位行將就木的大企業(yè)家,當他躺在病榻上回望自己的一生時,不由得感慨:“我一生結(jié)了四次婚,都以失敗告終。如果說我一生最重要的婚姻,恐怕就是我的這份事業(yè)了?!?/p>
第三,男人在性方面極易沖動,在戀愛的初級階段習慣于主動出擊,有好奇心有征服欲,似乎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這也跟自然界里的野生動物求偶時的瘋狂舉措如出一轍。
男人在感情方面經(jīng)常左顧右盼游移不定,總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這也承襲了絕大多數(shù)野生動物的基因,后者在選擇性伴侶時往往只圖一時快感,不計任何后果。難怪有的小說家會戲言,要把男人首先看成動物,其次才是人。更有情感專家調(diào)侃,男人是種尚未進化好的動物。我們有時候會把濫情的男人稱為“衣冠禽獸”甚至干脆斥之為“禽獸不如”,就是因為男人身上的獸性顯然更接近于自然界里尚未馴化的野生動物。男人就是這樣,外部特征雖已進化得“人模狗樣”,其內(nèi)心卻仍是獸性未泯、野性未馴。
所以我們經(jīng)??梢钥吹?,背叛感情傷害女人的絕大多數(shù)是男人,社會上的壞人、惡人、歹人、奸人中男性占了絕大多數(shù),犯罪率也是男性罪犯居多。而且挑動戰(zhàn)爭的罪魁禍首,清一色全是男人!
任何人身上都存在著二元屬性,既有社會屬性又有自然屬性。一個人的社會屬性包括他的權(quán)勢地位、經(jīng)濟來源、社會關(guān)系、人際交往等等。而人的本能、欲望以及潛意識、下意識則毫無疑問隸屬于他的自然屬性,又叫動物屬性。對于男人這種野生動物來講,以上三點是他的自然屬性,但男人的社會屬性則是要建功立業(yè)、結(jié)婚生子、贍養(yǎng)妻兒。男人在外生存打拼,必須融入主流社會,接受法律的約束和道德的監(jiān)督。哪怕是野生動物也要安個窩,婚姻就是一個男人獲得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可的重要坐標。所以我們常常要求一個好男人要有責任感、守承諾、講信譽,實際上這就是對一個男人作為社會人的要求,是屬于男人的社會屬性。
上個世紀初,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提出過“本我、自我、超我”的三種不同的概念。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潛意識的結(jié)構(gòu)部分,是所有本能的大本營,它與生俱來,為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識的結(jié)構(gòu)部分,處于本我與外界之間,根據(jù)外部世界的需要來活動,遵循的是現(xiàn)實原則;超我則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內(nèi)在的道德檢察官,為人格發(fā)展的最重要部分,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這三個系統(tǒng)錯綜復雜,交互作用,從而產(chǎn)生各種行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滿足其欲望,超我則要求自我將欲望壓抑下去,自我則調(diào)和兩方面,依照現(xiàn)實環(huán)境,采取適當措施。
弗洛伊德認為,只有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fā)展;而三者吵架的時候,人有時會懷疑“這一個我是不是我”?或者內(nèi)心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做得?做不得?”或者內(nèi)心因為欲望和道德的沖突而痛苦不堪,或者為自己某個突如其來的丑惡念頭而惶恐。男人就是經(jīng)常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間來回游走,有時表現(xiàn)得很有責任感,有時又顯得隨心所欲不負責任,而其中關(guān)鍵在于他遇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女人。關(guān)于這點,詳見本書第三章第五節(jié)《女人要學會用智慧留住男人的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