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退役后,面對國人的不理解,李寧沒有像其他運動員那樣選擇做教練或是擔任體委官員,而是離開體育界加盟廣東健力寶集團,創(chuàng)立了“李寧”體育用品品牌,并以贊助1990年亞運會中國代表團為契機,開始了李寧公司的經營業(yè)務,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國體育用品品牌經營的先河。
楊 瀾:最初要成立李寧公司的時候,給你帶來最大的那種激勵是什么方面的?
李 寧:其實那個時候很重要的,如果不是1988年這樣的環(huán)境,也許我現(xiàn)在就在……
楊 瀾:在體委做一個局長什么的。
李 寧:也許是做官,做主教練,基本上就是這樣的命運,但是因為一剎那,我自己一生氣一拍屁股就走了,走了以后找一個自己愿意做的。恰恰那個時候李經緯邀請我去,我那時候特別崇拜李經緯,那時候中國這么多產品都叫人瞧不起,而李經緯做了這個產品。
楊 瀾:健力寶。
李 寧:確實讓人覺得很驕傲,很好,跟世界的水平很接近,所以我特別崇拜他,這樣我就去了。為中國隊比賽的時候我就沒有穿過國產的這個品牌,基本上沒有機會,而是外國品牌把我們給包了,所以那時候特別想做一個中國的品牌,就是因為這樣做了李寧牌。其實想法也很簡單,也很單純,也不知道結果會怎么樣。
楊 瀾:但是,畢竟這之前并沒有經商的任何的經驗,完全沒有,而且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的商業(yè)環(huán)境也是處于一個相對比較初級的階段,市場也亂的,也沒有( 這方面的市場 )。
李 寧:我們的運動隊比較特殊,我們是舉國體制,國家壟斷,國家建立的機構培養(yǎng)你,所以任何東西國家都想好了,是吧?你該吃飯,幾點鐘睡覺,幾點鐘比賽,坐飛機、坐船誰幫你買票,病了誰幫你治,什么都安排好了。
楊 瀾:對。
李 寧:我只是專心我自己的訓練,反過來做這個企業(yè),那一切都要你來想,你要去辦證,都不知道怎么去辦那個證。
楊 瀾:消防證。
李 寧:那個時候消防證、稅務證,不知道怎么辦,還寫什么項目書,都不知道怎么寫。也不像西方有中介,那時候沒有中介,現(xiàn)在可能好一點。那個時候在健力寶集團的那種環(huán)境下,也還有很多資源可用,也有很多人幫襯,我不行會有團隊,這些有經驗的同事,他們來承擔做這個事情。
楊 瀾:有沒有覺得自己特別沒能力特別笨的時候?
李 寧:基本上就好像沒有表現(xiàn)過有能力的這樣的機會。
楊 瀾:沒有有能力的機會。
李 寧:它不像體育比賽,在一個規(guī)則下,公開的規(guī)則下,提前告訴你時間、地點和組織、裁判。就一剎那,誰第一、誰第二、誰第三,一切就完了。做生意沒這個東西,都是讓你自己去做,都要去爭取,都要人家最后花錢買了你的東西才完成這個交易。那個交易還不能夠說我賺了這筆錢,就像我拿冠軍,你一輩子都會來采訪我,可你賺那筆錢誰知道?第二天都沒人知道你。
楊 瀾:而且第二天可能又被騙走了。
李 寧:對,所以做生意它不是那么簡單,那時候一方面也是我覺得要推廣起來,要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銷售模式,有這樣的理念,所以要做專賣店。第二點也是沒人買你的,沒人要你的東西。
楊 瀾:沒有經銷商來買你的東西。
李 寧:所以就是這樣我開始做自己的銷售體系,專賣系統(tǒng),一直做到今天整個網絡系統(tǒng)。
上個世紀90年代,正是中國民營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在全社會還未形成有效的職業(yè)經理人機制時,家族管理模式成為民營經濟的最主要形式,而初期的李寧體育用品公司也不例外。但是隨著企業(yè)的逐步成長,作為董事長的李寧已經注意到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端。
李 寧:因為慢慢你的親戚,我的親戚,他的親戚,慢慢形成了我的隊友,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的老鄉(xiāng)。
楊 瀾:這就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幫派,是不是?
李 寧:這樣的話,大家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沒有一個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大家也沒有一個遠景,沒有使命感,那你真正來講實現(xiàn)那個所謂的宏偉目標,說要樹立一個中國品牌,成為一個能夠在未來就是,我那時想能夠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一個體育用品公司,那不可能。
楊 瀾:你怕得罪人嗎?
李 寧:基本上我比較怕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