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蠻蝗(4)

九州志 作者:江南


號稱“天南三國”的離、真、商,本就處在荒蕪貧瘠的越州,兵力微弱,與王室又隔著鎖河雷眼兩條大山脈。三國之中,唯有真國對皇室忠心,卻苦于路途遙遠,真騎翻山不便,待趕到晉北走廊,已過去一月有余。而離國拒絕了楚衛(wèi)“借道”的建議,沒有翻越雷眼山,卻選擇了路途遙遠的鎖河山翻越,步騎兩軍一共不到三千人一路迤邐而行,終于在夏天初至之時趕到了晉北走廊,短短幾百里路竟走了整整三個月。離軍在晉北走廊遇到踞守此地的瀾州聯(lián)軍,如同遇見親人一般,極言山高路遠、一路跋涉險山惡水殊為不易,瀾州聯(lián)軍紛紛對離軍忠心救主不惜勞師遠征表示十分欽佩,當晚六國數(shù)萬軍隊在晉北走廊大擺“勞師宴”,燈火通明十幾里外都能看見。半個月后,商國軍隊姍姍來遲,七國軍隊又如前次大肆操辦了一般。

處在宛州繁華之地的下唐國財力幾為東陸之首,但軍力實在一般。下唐國國主在收到詔令后立刻從國庫調(diào)集金萬兩,糧三十萬擔“為國分憂”,但是卻并未派出一兵一卒。而平國國主名義上是一國之君,實際能調(diào)動的不過淮安城內(nèi)數(shù)百人而已,尚不及江家雇傭的路護多,縱使心向皇室,也是有心無力。

諸侯的作壁上觀使淳國陷入孤立的境地,獨自面對蠻族蝗蟲一般的掠奪,不勝其擾。

“蠻蝗”的肆虐讓東陸的統(tǒng)治者們意識到騎兵的重要性和本國軍力在機動性上的嚴重不足。淳國軍隊在蠻族騷擾之下疲于奔命,卻總是跟不上蠻族騎兵的速度。

被視為未開化的蠻族侵略對于華族來說是巨大的恥辱與傷痛,而損失最嚴重的淳國更是如此?;诖?,淳國開始著意訓練騎兵。東陸缺乏良好的馬種,淳國就地取材,收集北陸無主的良馬,在菸河南部秘密建立馬場用以提供坐騎,并用秘傳的冷煅法鍛造魚鱗鋼甲。由于鋼甲每年出產(chǎn)有限,因此最初只組成了百人的“風虎騎”用以別動?!帮L虎騎”身著薄鋼鎧,防護遠勝一般蠻族騎兵,速度也不落下風,在幾次追擊小股蠻族游騎時都取得奇效,有人贊曰“風虎一百單八騎,銀鱗為甲云為翼”。

皇室重臣祝捷從奏報中敏銳地注意到這一年的“蠻蝗”與上年的不同,從畢止未被圍困來看,此次蠻族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和策略,甚至發(fā)生了爭搶,各部之間的嫌隙可以利用。

仁帝于是遣密使分別和青陽朔北部代表談判,許以好處,希望換取退兵的條件。青陽部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與仁帝達成了協(xié)定。天啟和青陽的約定包括:每年胤朝向青陽部進貢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仁帝將女兒下嫁到青陽部,青陽部主稱胤仁帝為岳父,仁帝稱青陽部主為婿,翁婿之邦不得互相攻伐,天啟城接納青陽使節(jié)以為貴賓,為胤朝與青陽部互通消息。而桀驁的朔北部樓氏主君則拒絕了議和的請求,繼續(xù)在中州劫掠。青陽部的人馬悄無聲息地撤回了北陸,沉迷于東陸豐富的出產(chǎn)與巨大的財富的其他蠻族則繼續(xù)在富饒的土地上隳突,蠻蝗之害綿延數(shù)十年。

而風炎皇帝白清羽的故事,就于焉展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