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即使同一種投資工具,也有不同的風險屬性

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 作者:曾志堯


市場上有不同的投資工具,它們各有不同的特色及投資方式,沒有所謂的最好或最差的投資工具,只有適合或不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了解投資屬性之后,接下來就要選擇相對應的投資工具,才是最正確的理財態(tài)度。

不過同樣是理財工具,視標的與操作技巧的不同,風險屬性也不一樣,以基金為例,風險屬性差別歸納如下:

避免不正確的期望,錯估投資報酬率

了解投資屬性之后,接下來認識風險承受度,我還是老話一句:“清楚自身風險偏好,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個人理財行為和決策經(jīng)常是在有風險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冒風險就要要求得到與風險相對的額外收益,否則就不值得去冒險。

可惜的是我觀察到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專注于收益率的比較,對相匹配的風險則視而不見或關注甚少。不同的人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其風險偏好也會各不相同,因此清楚自身的風險偏好,顯得尤為重要。

我遇到過一些自以為保守的投資人,當問到理想的投資報酬率時,他們告訴我的數(shù)字居然高達20%以上,而且喜歡當沖股票、買賣期貨,實在讓我嚇一跳,可見不了解自己的投資人不在少數(shù)。

我奉勸朋友們,通常債券、基金、股票、期貨的風險屬性是愈來愈高的,什么樣的個性最好搭配什么樣風險程度的理財工具,不然不正確的期望會導致錯估的投資報酬率,這對投資活動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