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8 “白衣騎士”做救主

資本的博弈 作者:呂波


這是指目標企業(yè)在遭遇惡意并購時,主動尋找第三方即所謂的“白衣騎士”以更高的價格來對付并購者,造成“白衣騎士”與惡意并購者競價并購目標企業(yè)的局面。在出現(xiàn)“白衣騎士”的情況下,惡意并購者要么提高并購價格,要么放棄并購。

為了吸引“白衣騎士”,被收購公司常常通過鎖定選擇權等方式,給予充當“白衣騎士”的公司一些優(yōu)惠條件,以便購買被收購公司的資產(chǎn)或股份。鎖定選擇權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股份鎖定,即同意“白衣騎士”購買被收購公司的庫存股票或已經(jīng)授權但尚未發(fā)行的股份,或者給予上述購買的選擇權;二是資產(chǎn)鎖定,即授予“白衣騎士”購買被收購公司重要資產(chǎn)的選擇權,或簽訂一份合同:當敵意收購發(fā)生時,被收購公司將重要資產(chǎn)售予“白衣騎士”。

該策略的運用需要考慮一些因素。首先,如果襲擊者的初始出價偏高,那么“白衣騎士”抬價競買的空間就小,受襲擊公司被救的可能性也就相對降低。其次,盡管鎖定選擇權能夠使“白衣騎士”在競買過程中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競買終歸是實力的較量,所以充當“白衣騎士”的公司必須具備相當?shù)膶嵙?。最后,“白衣騎士”決策的時間有限。在美國,收購者一旦出價,僅有20天的開放期,所以“白衣騎士”需要閃電決策、快速行動,這就增大了“白衣騎士”的收購風險,導致“白衣騎士”臨戰(zhàn)怯場。

美國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巴菲特就是聞名遐邇的“白衣騎士”。他曾經(jīng)以“白衣騎士”的身份在可口可樂公司、吉列公司、美國航空公司面臨危難之時大舉收購它們的股票,總收購額超過20億美元。事后,這些投資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投資收益。

杜邦公司也充當過“白衣騎士”。如1981年,加拿大西格萊姆公司發(fā)布公告,欲以每股75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柯洛克公司,柯洛克公司遂求助于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以“白衣騎士”的身份出現(xiàn),最終以每股875美元收購了柯洛克公司40%的股票,并以16∶1的比例兌換了柯洛克公司其余的股票。此舉不僅擊退了西格萊姆公司的收購進攻,也使另外兩家公司,即美國多美石油公司和美國莫別爾石油公司終止了收購企圖。

但“白衣騎士”并不好找。1982年,美國城市服務石油公司(以下簡稱城市服務公司)尋找“白衣騎士”對付梅薩石油公司(以下簡稱梅薩公司)的收購。當時城市服務公司擁有相當于梅薩公司20倍的資產(chǎn),但由于管理層經(jīng)營不善,導致公司股票的市值一直在其賬面價值的1/3左右徘徊。梅薩公司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對規(guī)模大大超過自己的城市服務公司發(fā)出了每股50美元的收購意向。城市服務公司使出反客為主的策略,以每股17美元的報價意欲收購梅薩公司,但這一招數(shù)并未奏效,因為梅薩公司的股票市價已達1675美元,因此17美元的收購價幾乎不存在溢價。隨后,城市服務公司又求助海灣石油公司充當“白衣騎士”。海灣石油公司的出價為每股63美元,梅薩公司于是決定放棄收購,將已持有的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以每股55美元回售給城市服務公司,從中獲利4 000萬美元。然而,事態(tài)發(fā)展并沒有到此為止。海灣石油公司考慮到自己將為收購產(chǎn)生大量負債,而且還面臨著美國反托拉斯法案的反壟斷約束,于是不顧城市服務公司管理層的強烈譴責而收回對后者的收購承諾,導致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一落千丈,跌至30美元。幸運的是,另一位“白衣騎士”O(jiān)ccdna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哈默先生挺身而出,提出了雙層要約收購方案,即以每股55美元收購城市服務公司49%的股票,剩余的51%以另一浮動價格收購。城市服務公司經(jīng)過認真權衡,最終同意了第二家“白衣騎士”的收購方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