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媽說女孩子最浪費時間的事是照鏡子,于是在我的房間里沒有一面鏡子。但這也沒擋住我要偷著去她的臥室里照鏡子——照全身的大鏡子不如照半身的大鏡子過癮,只有在半身的大鏡子中我才看得見年紀給面孔帶來的差別,那時候只盼著長大,每大了一歲,臉上的表情就會增多起來,直到眼睛有一天突然發(fā)出那種只有女人才有的光芒來,著實嚇了我一大跳。媽媽的生活哲學是女人不照鏡子,不理財,不進廚房,只是讀書學習工作。工作后有了錢,就花錢買時間。買了時間干嗎呢?還是讀書學習工作。這種毫無顏色的讀書學習工作會有什么成效呢?當然,前輩們都有一番大事業(yè)堆在那兒,不可否認。我在“文革”后期看到一部好萊塢歌舞片,說的是一位蘇聯(lián)女干部到了美國就叛國了。其中一個細節(jié)就是那女干部穿上了長筒絲襪后體會到女人的全部魅力,為了自己的大腿欣喜若狂跳了一大陣子舞。美國人也確實是常小看了那些真正的女革命家們,她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代女性真的放棄了女性的物質(zhì)性自戀。安娜斯寧喜歡在她的文學中描寫自己的長筒絲襪,而如今的大陸“現(xiàn)代”女作家,要表示自己的前衛(wèi),就直接描寫內(nèi)褲了,除了有直插主題的膽量,還要加上對內(nèi)褲品牌的提及,生怕忘了價格標簽。其實長筒襪的美學內(nèi)涵哪里是價錢、品牌可以說盡的,它的歷史、文化層次、性誘惑的不同符號等,使歷代西方男女陶醉。文明把世界各角落的知識女性都奴役過,唯獨放過了我們,因為我們是革命時代的產(chǎn)物,完全在物質(zhì)世界之外游蕩。我們這些沒有被物質(zhì)信息困惑過的青年,單純得如同牛羊,對一些偉大的文學作品,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比如藍波,他的所有情懷都建立在揮霍青春和享受情趣之上,而我們卻把眼睛只盯著他那些充滿激進的詞句?!案锩辈⒉皇撬{波精神,他的真正精神是揮霍才能、金錢和青春。人生就像彈鋼琴,我們這一代只熟悉拉赫瑪尼諾夫般雄壯的砸琴抗議方式,卻無法像爵士鋼琴家那樣摸琴,因為在我們的人生哲學里,沒有享受放棄的說法。
記得有位朋友在形容一位中國女作家時說,她寫東西時連桌子都不需要,有個小板凳,一沓紙,一桿筆,小說就出來了。我能想象這種寫作狀況,從革命時代出來的女人都熟悉這種寫作狀況:熱情,激情,愛情,一沖上來,文章就出來了。在那種寫作中,到處都是真誠的流露,真理,太陽,月亮,河水,海洋,各種花名,都能幫助抒發(fā)情感。感情就像大河洶涌——啊,我愛你,你愛我,你恨我,我怨你,男人,女人,肩膀,胸脯,抽泣……等等之類。但文學是趣味,作家只有經(jīng)過藍波所說的那個“被雅趣奴役”的經(jīng)歷才能給讀者提供雅趣。如《 紅樓夢 》,不僅里面的愛情故事曾使歷代少女哭濕枕巾,里面的吃喝穿戴之事,又引得多少人用讀書解饞。
記得我們在音樂學院上學時,需要選歌詞的時候,大家都愿意選古代的。因為那種意境當代人沒有,看著眼饞,只好借古人感情過癮。你在書堆里翻來找去,當代的詩詞,凈是大情懷,大得無力,反復重復古今大塊陳詞濫調(diào)。想找些有意境的詞句吧,一看,凈是詩人們借來的意境:白樺樹,蘋果園,要不就是血淋淋的太陽,流血的靈魂。讓人一會兒想到海涅,一會兒想到萊蒙托夫,鬧不好就進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致命苦悶里。似乎詩人們在照著西方油畫描句子。當然東北也有白樺樹,北京人也喝酸奶,全世界人都抽煙,都跳海,但是怎么能讓靈魂的血流進北京的酸奶罐子里而不是流進俄羅斯莊園里呢?
到官方文學中找歌詞來配樂就更難了。當時在官方文學中,最常用的情人裝飾物是:白羊肚手巾。一個城市女孩兒干嗎非要愛上一個戴白羊肚手巾的哥哥呢?女生們起床后本來是帶著“髻子傷春懶更梳”( 李清照 )之類的情感開始彈鋼琴,卻馬上隨著主流歌詞把自己裝進“豬呀羊呀送到哪里去”的熱情中。嘿,哪兒有不戴白羊肚手巾的哥哥?
我們這一代經(jīng)歷的教育是為工農(nóng)兵服務(wù)的教育,不為市民。而市民是城市文化的代表。沒有市民文化,就只有用牛羊、機器、槍炮抒情。如果沒有人重視市民文化中的各層次,就丟了一大堆的文化,因為市民文化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城市物質(zhì)文明。
我所說的物質(zhì)文明,不僅指奢華,而是對物質(zhì)文明的理解。正如學者要理解文具。物質(zhì)文明不等于重視名牌,忽略風格和情趣。環(huán)顧四周,城市和街道的建筑,室內(nèi)室外裝潢美學的種種嘗試,物質(zhì)有自身的結(jié)構(gòu)和節(jié)奏,一把椅子的形狀可能會啟發(fā)一個音樂家無盡的音樂想象。
我喜歡嚴力的這首詩:
請意味你的存在
……
昨天你也不是農(nóng)夫
麥田被安排在別人的腳下可能是故意的
那是繞到電腦背后去的猜測
別以為你憑這個理由可以不考大學
別以為腳下是一條大街城市就是你的麥田
在你的溫飽的生活里
一個歷史的電器工人正在換掉你這個瞎了 眼的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