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蒙古草原上的一首歌,據(jù)說是從十七世紀末就開始流傳的民謠。
老人在草原上看見飛過的大雁,覺得似曾相識,不禁仰首問它:
“大雁啊!大雁!那有著碧藍海洋圍繞的南方,是多么溫暖和美麗,你為什么不在那里長久停留?非要千里迢迢地飛回來呢?”
大雁聽見了,就低飛下來回答:
“春天花開了,草原就是幸福的天地,有一種呼喚帶領(lǐng)我們回到家鄉(xiāng)?!?/p>
老人俯首行禮,表示歡迎和祝福。大雁正要展翅飛離,忽然又回頭輕聲詢問:
“我記得你原來是個多么年輕的少年??!怎么變得這么老了呢?”
老人長嘆一聲說:
“大雁啊!大雁!不是我自己愿意變老的,實在是這時光無止境的循環(huán),讓我不得不老去的啊!”
我是在前年春天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在臺北中廣的錄音室里,從蒙古國來的巴達拉老先生應(yīng)邀演唱幾首蒙古民謠。每唱一首,他都要先向我解說歌詞的大意,好讓我能向聽眾作簡短的介紹。幫我們兩人翻譯的杜布興巴雅爾,在翻譯到這首歌最后一段的時候,忽然停頓了下來,哽咽不語。
這位朋友處事一向沉穩(wěn),我很少看到他這樣失態(tài)過,不禁有點訝異。可是,在幾秒鐘之后,等到他終于把最后一段歌詞翻譯出來的時候,我也有了相同的感受。
“大雁啊!大雁!不是我自己愿意變老的,實在是這時光無止境的循環(huán),讓我不得不老去的??!”
老先生站在錄音室中間,穿著蒙古長袍,仰首高歌,好像就是那個站在草原上的老人,仿佛空中真有大雁飛來與他應(yīng)答,高亢蒼涼的歌聲,唱出了生命的疼痛與無奈。
每一首會流傳下來的歌,應(yīng)該都是從我們心里最痛的地方唱出來的罷?
巴達拉老先生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在草原上采集與傳授蒙古民謠。他說:
“我想,人活著總有些天真的理想。這么美麗的歌謠既然是祖先從心里面唱出來給我們聽的,那么,就讓我們再把它唱進子孫的心里面去吧。”
去年八月,巴達拉老先生因為急病在烏蘭巴托逝世。我一直想向他表達的謝意,以及臺北的朋友們想為他錄制專集的心愿,如今都再也沒有實現(xiàn)的機會了。
當大雁再飛回到北方去的時候,草原上有誰能夠再回答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