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 序(1)

自由在高處 作者:熊培云


——我為什么要寫作?

轉眼之間,離開巴黎已經(jīng)幾年。我時常懷念自己在那里求學、采訪與簡單生活的日子。我從不諱言,雖然孤身一人,但我在巴黎度過了一生中迄今最難忘、最美好與最純潔的時光。而我所學到的,與其說是在巴黎大學的課堂,不如說是在巴黎這座城市。我寫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散文,也多是因巴黎有感而發(fā),這是一種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鄉(xiāng)愁。因了這種鄉(xiāng)愁,歸國后雖然終日忙碌,但有機會我總還是想著在巴黎轉轉,哪怕只為匆匆?guī)滋斓耐A簦瑸槌翋灥娜松敢豢跉?,為心靈做個深呼吸。

2010年初春,我去日內瓦參加第四屆世界反對死刑大會,順道又一次去看米哈博橋?!昂铀吡耍瑯蜻€在。日子走了,我還在?!苯衲晡粑?,久別重逢,看著靜靜流淌的塞納河水與淺綠色的米哈博橋,以及河邊一棵棵剛剛長出新葉的老梧桐樹,真有一種莫名的想寫點什么的沖動。不幸的是,當時我忘了帶筆,手機又早早用光了電,什么也記不下來了。我在河邊找來了小石子與斷樹枝,卻無法捉著它們在紙上畫字。因為在香榭麗舍大街另有約會,在橋邊焦慮與流連了近半個小時后我只能匆匆離開。坐上RER,這是我上學時天天搭乘的快速鐵路,沿著左岸,不到半小時便可以到達先賢祠邊的巴黎大學。而此刻,我只能透過側頂傾斜的車窗,無奈又無助地望著米哈博橋上的天空朝身后奔跑。我多么想記下自己的所想所愛,卻找不著一支筆,并因此徹底失去了內心的安寧……那是一種怎樣的惆悵與絕望,我至今未忘。

我曾經(jīng)在微博上寫過這樣一段話:“當農民守不住自己的土地,法官保不住自己的良心,警察看不住自己的房屋,千萬富翁會被滅門,而你握不住手里的筆……這樣的時代,沒有誰比誰更幸運,只有誰比誰更不幸?!毕氡厥且驗榍兄辛藭r代的某些癥結,這條微博很快被轉了近千次。不過,謝天謝地,我還不是那個握不住筆的不幸的人。雖然還不能盡情表達我的所思所想,也不像《潛水鐘與蝴蝶》里的主人公那樣只能靠著眨眼睛來寫作,但我總還是想方設法將自己的表達空間撐到了最大,如《重新發(fā)現(xiàn)社會》一書的出版。

我不曾失去手中的筆,不知道無以表達者的痛苦。直到那天,當我在塞納河邊體會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無助感,一種失去了寫作能力的悲哀,我才真正意識到思考與表達對于我來說有著怎樣無可替代的意義與歡樂。我知道,如果失去了手中的筆,我將惶惶不可終日;如果失去了自由思想的權利,我的生命將不復存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