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兒童職場體驗城的歷史是這樣刻畫出來的。
“已經(jīng)等不下去了!”
觸動孩子們的這種想法,不是存在于某一個場所,而是存在于生活在全球各種文化中的孩子們的心里。
“想要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不是單純的反抗心理,而是充滿理念與責任感的想法。
“如果是我的話,能夠在世界上過得更開心的……”、“已經(jīng)等不下去了!”
孩子們的想法,從那時起,就在世界上傳播開了。
接觸到這個信息時,以孩子為主角的心情故事就漫溢出來了。這樣孩子們在兒童職場體驗城這個空間里就不再是消磨時間,而是在心靈的土壤上播種可以生長出未來的種子。
這些事業(yè)中,顧客不是消費過去積攢的東西,而是發(fā)現(xiàn)價值——展望未來、積極行動、創(chuàng)造未來的價值。究竟怎么做才能夠創(chuàng)造這樣的概念(SSC)讓故事漫溢,驅(qū)使人們積極行動呢?
非常遺憾,這不是用技巧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的,也不是刻意描繪就能夠畫出來的。恐怕只能說是“創(chuàng)意從天而降”,這或許是超越人類認識領域的東西。
但是我們能夠為這種偶然與奇跡的降臨做好準備。如果準備了土壤,名為創(chuàng)意的種子就會慢慢飄落,并且自然地發(fā)芽、成長。結果的不同不在于種子是否飄落,而在于我們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所以,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是極其重要的。而在這件事上能夠給您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的是全腦思考模式。
全腦思考模式是一張極其簡單的圖表。它不需要任何特別的工具與技術。高質(zhì)量的思考能夠催生行動與結果。只要有紙和筆以及您的頭腦,就能夠開始進行高質(zhì)量的思考。
學習新事物時覺得萬事開頭難也是人之常情?;蛟S開始時有一點點困難,但是只要您抓住了其中的精髓,它就會變得極其簡單——就像小學語文課上教的東西那么容易理解。如果您有讀小學的孩子,或許他們會把相似的作業(yè)帶回家。雖然它極其單純,但是如果運用到商業(yè)上的話,獲得的東西就是極其巨大的。
想要知道使用全腦思考模式的最佳時機?其實非常簡單,在工作中突然遇到以下問題時就可以使用它。
“就沒有好的概念了嗎?”、“就沒有好的策劃了嗎?”、“就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了嗎?”、“就沒有好的商品名了嗎?”
如此這般,當您想問“就沒有好的○○了嗎?”的時刻,就是全腦思考模式登場的時候了。
在知識社會中,這種抽象的問題確實變得越來越多。但是很遺憾,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得到答案。因為它就像問“就沒有拯救地球的好方法了嗎?”一樣,想要用一個問題就實現(xiàn)過于龐大的目標。因為問題太泛泛而談了,創(chuàng)意也就無法涌現(xiàn)。特別是面對企劃、提案等創(chuàng)造性課題時,如果沒有思考模式——也就是思考什么、按什么順序思考的條理,我們就找不到構思的頭緒,甚至只會加大挫折感,認為“我還是不擅長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全腦思考模式是我本人分析了自己10年間積累的數(shù)百件企劃案,把其中成功的案例模式圖形化的結果。這些策劃案,有的是我做咨詢顧問時遇到的,有的是在自己的事業(yè)中經(jīng)歷過的。剛開始做全腦思考模式時,我是為了提高自己思考的精度與效率而使用的。特別是時間緊張的情況下考慮營銷概念以及企劃書的大綱的時候,因為只要有10~15分鐘時間,就可以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想出創(chuàng)意,所以我非常重視這個模式。
但是實際上,客戶與公司的職員問我剛才提到的問題——“就沒有好的○○了嗎?”的時候,我能感受到比這更大的效果。如果我直接告訴客戶答案,他們不論到什么時候都無法獨自思考。于是,我使用了自己思考同類問題時用的模式,和客戶一起思考。
于是事情就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沒有這個模式的時候,雙方都看著空氣說話。大家一邊注意室內(nèi)的氣氛,一邊討論談不攏的話題。但當有了這個模式后,雙方便能看著同一張圖表,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走過同一個階段,所以討論能夠繼續(xù)下去。
使用這個模式開會之后,我們反而發(fā)現(xiàn)了沒有使用模式時犯下的致命的錯誤。在看不見對方的世界工作,因為視線無法落在共同的對象上,所以即使使用的是同樣的語言,雙方也常常想象出不同的東西。
現(xiàn)在給大家舉個例子吧。一家公司委托某位很有才華的設計師設計化妝品的包裝。公司得到了三份非常優(yōu)秀的提案,但是,公司最后卻一份也沒有采用。理由就是負責人與設計師從“頂尖而又凝練的設計”這句話中所感受到的印象產(chǎn)生了偏差。
同時,某位老牌撰稿人感嘆交給出版社的書稿需要全部重寫。其理由也是撰稿人與年輕的編輯從書名感受到的印象完全不同?!叭绻皇呛屯淮苏f話,即使用相同的語言,也好像和外國人說話一樣?!弊迦送滔铝诉@個教訓。
這并不是笑話,而是才華洋溢的專家們常常犯的錯誤。由于知識社會中,人們無法用物理的方法看見同樣的東西,所以即使花費了許多時間才做出的設計、寫出的文章、企劃——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卻與對方的期望完全不同。這種事情頻繁發(fā)生。如果套用到工業(yè)社會上,就是用很昂貴的原料努力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卻有許多缺陷。也就是說,人們幾乎沒有進行品質(zhì)管理,就是重復“做了扔,扔了再做,再做再扔”的循環(huán)。
而且,真正的商人總是想要高效地重復過去的工作方式。而另一方面,經(jīng)營者又認為當務之急是面向未來,改革現(xiàn)有工作方式。于是發(fā)生的事情就是:職員全力奔跑的方向與高層想前進的方向不相同。高層則會愕然地想:“稍微考慮一下,這些事情就該明白的吧?!逼鋵?,原本大家安裝的“思考方法的模式”就互不相同,出現(xiàn)這種結果也是很自然的。
現(xiàn)在的時代強烈要求人們進行思考。盡管如此,人們卻不知道思考什么、怎樣思考。每個人都在拼命工作,但是思考的條理很零亂。于是就引起了意想不到的思維分裂。
我自己做著管理者的工作,同時又深切地感受到與公司的職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共享思考模式的必要性。因為,第一,為了防止在向共同目標努力的時候,發(fā)生意想不到的分裂;第二,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才能,讓他們能夠展開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