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希特勒跳進了誰設(shè)的圈套(1)

美國70年 作者:田明


希特勒信守諾言——向美國宣戰(zhàn)

1941年12月7日,當山本五十六的第一顆炸彈落在珍珠港的同一時間,由十幾輛奔馳汽車組成的車隊魚貫駛出東普魯士的狼窟大本營,風馳電掣地來到火車站的月臺。隨后,在軍隊攝影師的見證下,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率領(lǐng)德國黨、政、軍首腦,昂首闊步地登上一列軍用列車,開往柏林。

列車上,副官宣讀了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致德國總理希特勒的電報。電報援引德意日三國簽署的軸心國協(xié)約,要求德國對美國宣戰(zhàn)。東條英機的要求遭到德國高級軍官的斷然拒絕。因為按照三國協(xié)約,只有當日本本土遭到攻擊,德國和意大利才有義務(wù)協(xié)助日本,但是這次日本不宣而戰(zhàn)地進攻美國,卻要把德國和意大利拖下水,這就是東京在玩偷換概念的把戲。東條英機搬起了石頭,卻要讓德國和意大利也把腳伸出來,實在是很不厚道。另外,由于蘇聯(lián)戰(zhàn)局吃緊,德國的主要武裝力量已經(jīng)在和蘇聯(lián)展開拉鋸戰(zhàn),哪里有理由再樹立一個敵人呢?更何況,這個敵人還是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都與德國勢均力敵的美國呢?

但是希特勒不這么看,他認為德國應(yīng)該對日本信守諾言。的確,希特勒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日本,一旦日本跟美國打仗,德國一定隨即采取必要的步驟。他對爭論不休的軍官們說:“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一邊,三國條約豈非在政治上失效了嗎? ” 這樣的話本來是一個政治家信守諾言的風范,但是這句話從希特勒嘴里說出來,納粹軍官們就不以為然。因為早先信誓旦旦,后來自食前言,這種做法在希特勒那里早已習以為常。何況,襲擊珍珠港是日本自行其果,柏林裝聾作啞,東京也只能望洋興嘆,因為德國在西,日本在東,各處地球一方,中間隔著個蘇聯(lián)。

柏林的爭論從12月8日開始,直到11日深夜還沒有停止。遠在東京的東條英機已經(jīng)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卻無計可施。雖然從戰(zhàn)略上看,日本和德國有瓜分世界的共同理想,但是東條英機畢竟不了解希特勒,他甚至連元首的面都沒有見過。三國協(xié)約是近衛(wèi)文磨簽訂的,如今他已經(jīng)是一介平民。東條英機所能夠做到的就是,發(fā)動一切他所能發(fā)動的力量,盡可能地影響柏林的態(tài)度。但是不斷反饋的消息說,只有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支持對美國開戰(zhàn)。雖然希特勒認為里賓特洛甫是“比俾斯麥更偉大的外交部長”,但是在戈林、戈培爾等一批納粹頭子面前,里賓特洛甫的態(tài)度不足掛齒,因為在戈培爾看來,靠繼承遺產(chǎn)異軍突起的里賓特洛甫“名字是用金錢買來的,錢財是通過婚姻獲得的,官職是靠詐騙弄到的”。

雖然里賓特洛甫勢單力薄,但是他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這就解決了東條英機的一切顧慮,因為元首的態(tài)度就是德國的一切,戈培爾和戈林都是奴才,無論怎么叫囂,只要希特勒發(fā)話,他們立即就能義無反顧地否定自己,并為元首的決定拍手叫好。到了12月12日,希特勒終于制止了軍官們的爭論,決定對美國宣戰(zhàn)。軍官們大眼瞪小眼,等待希特勒解釋理由。希特勒本來不想說明原因,但是軍官們不相信元首會憑直覺開戰(zhàn)。最后,希特勒只好和盤托出,他說對美國宣戰(zhàn)的動機是要報復。報復誰呢,自然是羅斯福。由于德軍在茫茫的蘇聯(lián)草原上受到挫折,希特勒對大西洋上美國驅(qū)逐艦的為所欲為終于忍無可忍了,羅斯福逐步升級的刺激終于修成正果。在珍珠港事變爆發(fā)4天后,德國終于對美國宣戰(zhàn)了。早已成為希特勒奴才的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緊隨其后,也向美國宣戰(zh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