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誰相信諾曼底是個八卦陣(2)

美國70年 作者:田明


不過在具體戰(zhàn)役上,各軍兵種卻有不同的要求。陸軍要求在漲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退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則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biāo)。這些條件完全相左,但必須同時滿足。這就要求盟軍最高統(tǒng)帥部殫精竭慮,在矛盾中尋求一致。最終盟軍統(tǒng)帥部決定,在漲潮與退潮間同時在五個灘頭登陸,由于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每個灘頭登陸的時刻又不盡相同,而空降的時間必須確定在凌晨1時的滿月時進行。符合上述全部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日子,即6月5日至7日和6月18日至20日。艾森豪威爾反復(fù)掂量后,決定選擇在第一組日子的第一天,即6月5日。

盟軍選定在諾曼底登陸,德軍并非被蒙在鼓里。說來也怪,早在盟軍還沒有確定登陸計劃時,希特勒就已經(jīng)意識到,盟軍登陸的地點就在諾曼底。他三番五次在大本營會議上宣稱:“毫無疑問,英美軍隊一定會在西線登陸。在我們漫長的戰(zhàn)線上,除了靠近暗礁的部分地區(qū)外,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登陸。但有兩個地點最具可能,因此所受的威脅最大。這就是諾曼底海岸和布列塔尼半島,而戰(zhàn)略目標(biāo)是奪取瑟堡?!?/p>

希特勒下令建立“不可逾越的大西洋壁壘”

基于希特勒這樣的判斷,早在1942年年初,當(dāng)?shù)萝娫跂|線的蘇聯(lián)戰(zhàn)場上受挫時,希特勒就開始構(gòu)筑他的“大西洋防線”,以防止盟軍從西線登陸。到了1943年11月,當(dāng)隆美爾被盟軍從非洲趕回到突尼斯時,希特勒就派隆美爾到西線檢查和強化“大西洋防線”。隆美爾首先巡視了丹麥的一段海岸,接著觀察了法國的一段防線,結(jié)果令他大為震驚。因為所謂的“大西洋防線”,不過是在少數(shù)幾個海灘修筑的若干防守工事而已,既沒有可以阻擊敵人登陸的碉堡,也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支撐點,更談不上固若金湯。但是戈培爾那幫人卻把這些零零星星的碉堡群稱為“不可逾越的大西洋壁壘”。

戈培爾的吹噓固然讓希特勒難堪,但是他并沒因此制裁戈培爾,他命令隆美爾立即把“大西洋壁壘”建成名副其實的“大西洋壁壘”。在隆美爾的親自督促下,在南起荷蘭符利辛根港,北到法國瑟堡港之間長達(dá)480公里海岸線上,德軍布置了三道溝壑相連的鋼鐵防線。

第一道防線在海岸的縱深處,防御手段是在海底斜著設(shè)置木樁和鐵樁。這樣的好處是漲潮時這些樁子是被淹沒在海里的,而敵人一定會在漲潮時進攻,這些暗樁就會成為敵人登陸艦艇的?箭;第二道防線在灘頭,德軍部署了連成一片的地雷帶,就算敵人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剛剛上岸的敵人也會被地雷炸飛;第三道防線則在地雷帶后面,設(shè)置碉堡和坦克陷阱,將越過地雷帶的敵人阻擊在灘頭陣地上。這三道防線連成一片,互相支撐。而像蘆筍一樣斜插入海的防登陸隔離樁,因為平時被海水淹沒,對敵人來講可謂是看不到的獨門暗器。戈培爾那幫人雖然不喜歡隆美爾,但是對隆美爾的防線卻由衷地敬佩,所以他們毫不吝嗇地把斜插入海防止敵軍登陸的暗樁稱為“隆美爾蘆筍”。

僅從這些方面看,隆美爾的防守可謂無懈可擊,但問題是隆美爾的這些防守計劃需要足夠的時間去部署,之前戈培爾那幫人已經(jīng)耽誤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等隆美爾意識到問題需要部署時,時間已經(jīng)不等人了。所以,在1944年的這個登陸季節(jié),隆美爾的計劃只完成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已經(jīng)完成的這一部分防線絕對固若金湯,可謂名不虛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