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飛來橫禍還是自食其果(7)

誰來拯救美國 作者:肖金泉


購買住房對普通家庭而言通常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投資決策。當購房人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借款時,借款的數(shù)額一般都非常巨大。為了降低風險,按揭貸款的提供者會要求借款者具有相當?shù)膬敻赌芰托庞玫燃?。可是,?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美國獲取住房貸款變得極其容易。為了應對2000年前后的網絡泡沫破滅,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布什在格林斯潘的支持下推行令富人受益的減稅政策。過低的利率引發(fā)了寬松信貸,也直接刺激了民眾的貸款投資熱潮,越來越多的生活狀況不穩(wěn)定的民眾通過銀行貸款加入到購房者的行列中。正是市場對美國房市前景普遍預期過高,極大地刺激了美國房市,房價在1996年至2006年飛漲了大約85%,為次貸危機的爆發(fā)埋下了種子。格林斯潘在2007年12月12日出版的《華爾街日報》上發(fā)表文章,首度承認他任職期間施行的低利率政策可能助長了美國房地產泡沫。

3.華爾街對金融衍生品的濫用

美國的金融衍生品在近幾年發(fā)展很快,其復雜程度也日益加劇。正常意義上來說,提供按揭貸款的銀行通常都把按揭貸款當作一種優(yōu)良資產持有到期并賺取相應月利潤以及銀行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這樣做在獲取相應利潤的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是這種金融產品一開始并不適合華爾街的運作,因此在將按揭貸款證券化并產生第一只CDO(擔保債務權證)之前,這類產品并沒有獲得華爾街的青睞,CDO的出現(xiàn)使得資產證券化產品風險劃分更細致,投資受益率也更高,同時也極大地激起了華爾街的熱情。打著金融創(chuàng)新的口號,華爾街大舉涉足次貸領域,并迅速推高其規(guī)模。2004年,全球CDO發(fā)行量為1 570億美元,到了2006年,這一規(guī)模達到5 520億美元。

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華爾街投行將原始的金融產品分割、打包、組合開發(fā)出多種金融產品,根據風險等級的不同,出售給不同風險偏好的金融機構或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最初的金融產品被放大為高出自身價值幾倍或十幾倍的金融衍生品,極大地拉長了交易鏈條。從本質上看,這類金融衍生品并沒有降低投資的風險,它僅僅是將風險進行轉移,而且隨著金融衍生品的不斷開發(fā),風險在無限分散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隱蔽,越來越難以察覺。以至到后來,買家看到的這類金融產品,除了投行提供的數(shù)字以外,根本無法判斷資產的質量。

因為CDO等金融衍生品蘊含的巨大利潤,美國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參與其中,商業(yè)銀行、保險機構等,都大量持有CDO等債券,無論美國本土還是海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了對這種金融產品近乎瘋狂的追求。美國房地產的泡沫,也通過這類金融衍生品將風險擴散到了全球范圍,這也正是次貸危機為什么能夠波及全球范圍的原因。

4.投資者的貪婪

美國人理查德·比特納在2008年7月出版的《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僅從書名就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次貸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書中所描繪的篡改信用、放大收入等行為極大地擾亂了信貸市場,為了獲得更多的貸款以及更大的利益,從普通民眾到金融機構,這種欺詐行為蔓延在金融領域的各個角落。

美國金融機構縱容次貸的過度擴張及其關聯(lián)的貸款打包和債券化規(guī)模,使得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的次級按揭貸款違約事件規(guī)模的擴大,到了引發(fā)危機的程度。流動性過剩致使資本不斷涌入美國住房市場,為了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也為了不致讓這些日益膨脹的資本影響次貸市場發(fā)展,華爾街以瘋狂放貸作為解決方案,花樣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現(xiàn),極大地刺激了次級按揭貸款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按揭貸款的流程變得日益簡單,有的按揭依據僅僅是借款者自己填報的虛假收入,甚至有的按揭貸款額竟然大于實際總房價。至此,借貸標準變得名存實亡。2006年的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當房市蕭條,次級貸款者無資金償還債務的時候,危機便以極快的速度蔓延開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