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了,海灣戰(zhàn)爭結束了。在熒幕上看到炮火的光華升空,真像超現實的科幻電影。但這不是想象虛構的產物,這是真實世界的景象。完全出乎意料地,戰(zhàn)爭像迅雷似的過去了,留下的是無窮后患:環(huán)境生態(tài)破壞,民族仇恨高漲,內戰(zhàn)殘害人民,百姓無處伸冤。
這是一場由理性的觀點看來絕對不可以打的戰(zhàn)爭。無怪乎在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夕,還有許多人拒絕相信戰(zhàn)爭會來臨。但是無情的戰(zhàn)爭終于爆發(fā),很明顯是有強大的非理性的因素在發(fā)生作用,而且它們必定披著理性的外衣,才能產生沖力,鼓動戰(zhàn)爭爆發(fā)。這是極為奇特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因素糾纏在一起所產生的結果,而這也恰正是真實人生的反映,需要我們提升到哲學的層次來反思,才能真正掌握到這一場戰(zhàn)爭的信息與含義。
1.布什把全世界的人都騙了
這場戰(zhàn)爭的主角無疑是美國的布什與伊拉克的薩達姆。我們必須重構他們對于整個情勢的理解才能夠明白這場戰(zhàn)爭為何不可避免。
首先由布什說起。布什今年初被《時代》周刊選為風云人物,頗引起輿論的訾議。他被描繪為一個雙面人,在外交上縱橫捭闔,頗有一套,但在內政上則是首鼠兩端,毫無作為。他在里根任內當副總統(tǒng)并沒有什么突出表現,而且一向有“軟弱無能”(wimp)的名譽。但出撒手锏,大買廣告對杜加基斯作惡毒的人身攻擊,這才贏得選舉,登上總統(tǒng)寶座。回過頭來看,這一類作為很顯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
其實了解布什的背景,就知道這個人絕不簡單。他出身東部的長春藤校耶魯,是典型北佬。但他卻跑到南部的德州去創(chuàng)業(yè)并從政。他做過中央情報局的頭頭,還當過駐北京聯(lián)絡處主任,有多方面的經驗。他決不像里根那樣頭腦簡單。競選時他說決不加稅,要大家注意他的嘴唇,但結果仍然要加稅,引起選民的憤怒。據說他更關心國際政治,也比較在行。海事故是他等了一輩子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他保持低姿態(tài),表面上下不了決心,把全世界的人都騙了,而這有助于他贏得一生最大的賭博,突然之間變成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
事后看來,伊拉克侵科威特,布什從頭到尾都要打,但他把自己掩蓋得很好。戈爾巴喬夫的特使普里馬可夫著回憶錄,便說,蘇聯(lián)方面一直相信,在最后一秒鐘,布什還沒決定要打。事實上布什感到最困難的反而是戰(zhàn)前的部署與游說的工作,一到真正動手,在戰(zhàn)爭上兵戎相見,問題就簡單多了:戰(zhàn)爭的機器一開動,不達到它邏輯的結果,是不會甘休的。
2.布什打的是正義之戰(zhàn)嗎?
從一方面看,布什顯然是有理的。無論科威特怎樣不對,即或像伊拉克所譴責的那樣竊取了它的石油,也不能就此揮軍直入,滅了人家的國家。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要伊拉克無條件撤軍的議案絕不是偶然的結果。如今國際局勢與越戰(zhàn)時期有了極大的變化,美蘇關系好轉,而且蘇聯(lián)內部問題嚴重,自顧不暇,講道理也絕無可能偏袒伊拉克的一方。由技術的觀點看,硬要把巴勒斯坦問題與科威特問題拉在一起談,也是不能夠接受的。如此布什在外交上乃建立了盟主的聲勢,要扮演國際警察的角色,絕不容許侵略者得逞;在世界新秩序形成的過程中,美國更是積極爭取主動,要扮演領導者的角色。美國自從越戰(zhàn)以來,民心士氣不振,濟也讓日本爬頭,一直處于低潮狀態(tài)。如今卻揮舞著義戰(zhàn)的大旗,號令二十八國聯(lián)軍,證明了自己超級強國的地位,并構想第二個美國世紀的來臨。
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來,布什打的真正是義戰(zhàn)嗎?美國民眾示威,就明白指出這是石油資源的爭奪戰(zhàn)。同時,為什么伊拉克一出兵,美國就要動手,而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戈蘭高地,西方列強卻默不出聲呢?種族的差異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問題是,究竟是誰造成了薩達姆這個被布什比之為希特勒的“惡魔”呢?原來恰正是美國的政策一手造
成的。美國人永遠要突出一個超級邪魔當做抗爭的對象。伊朗與美國鬧翻之后,柯梅尼(伊朗精神領袖,已故)就是這樣的邪魔,凡反柯梅尼的都要加以援手。伊拉克與伊朗打了八年仗,美國通過各種渠道給伊拉克軍事支援。一直到后來伊拉克要發(fā)展核子武器,列強才略有戒心。薩達姆由哪里得來這么多軍械?結論是世界各國都有份。現在柯梅尼去了,薩達姆忽然又變成了邪魔,乃必須加以摧毀。這與美國在巴拿馬培植諾列加后來又捉拿諾列加的情況如出一轍,只不過這一次美國要面對的是薩達姆在沙漠的百萬雄師,當然非同小可。
這是百分之百的權力戰(zhàn)爭,義戰(zhàn)是漂亮的外部裝飾而已!
3.伊斯蘭教“霸主”之理
再看薩達姆這一邊的理,偏西方的傳媒往往過分將他加以丑化,故此難作持平之論。其實薩達姆的心理并不難于了解。他生于偉大的薩拉丁的故域,從小就欽佩納塞(前埃及抗英、美的領袖),相信伊斯蘭教徒要出一個霸主,聯(lián)合阿拉伯人的力量,能夠與以色列及西方力量抗衡,洗雪民族恥辱感。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很容易明白的情懷。
薩達姆吞并科威特為伊拉克的第十九行省,并非完全沒有他的根據。歷史上兩國本來一體,阿拉伯人是游牧民族,并沒有固定的疆域觀念,科威特是西方硬造出來的產物。而科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統(tǒng)治的皇室為富不仁,生活腐敗,媚外以自保。伊拉克入侵是替天行道,而阿拉伯人的問題應由阿拉伯的兄弟自行解決,與西方人沒有任何關系。要伊拉克退出科威特沒有關系,那就要以色列也退出巴勒斯坦、戈蘭高地,把這個地區(qū)所有的問題一同解決。薩達姆講的阿拉伯人那一邊的理,在巴勒斯坦、約旦以及各伊斯蘭教國家內部都得到群眾的廣泛擁護,只有少數知識分子才表示異議。但沒有人不感到這個地區(qū)的不平是有相當理由的。